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律以及衝動傳導等任一項異常, 可見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時非常常見, 定期檢查是早期發現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有助於採取針對性治療。
1、心功能測定:定期做心功能測定, 如右心功能測定, 左心功能測定、肺臂迴圈時間測定等, 以明確心臟承受能力。
2、脈搏和心律檢查:心律失常患者應該經常數脈搏和心律, 掌握病情變化, 尤其發作時應著重於判斷心室搏動率的快慢和規律。
3、心電圖檢查:心電圖記錄是確診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據,
4、肝腎功能檢查:大多數藥物經肝臟內代謝, 經腎臟排出, 心律失常患者在用藥時應經常做肝腎功能檢查, 防止肝腎功能損害。
5、血藥及電解質濃度:洋地黃排泄緩慢, 易蓄積中毒, 服用洋地黃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 應定期進行血藥濃度的測定及電解質濃度的測定。
6、血壓測定:動態觀察血壓, 可獲得更為客觀的血壓測值, 心律失常患者應按時測血壓, 尤其在最初服藥、改變藥物劑量及服藥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