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心絞痛的產生機理, 主要是由於心肌血液供應與需要之間失去平衡所致。 下面就來看一下心絞痛病理解析。
心肌氧的供求不平衡是心絞痛發作的病理生理基礎。 最常見的病理解剖變化為冠狀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管腔狹窄或閉塞。 冠狀動脈三主支和左冠主支都可發生病變, 2~3支同時有明顯病變的不在少數, 嚴重病變常見於前降支。 心肌缺血的病理形態改變, 臨床症狀和動脈狹窄的程度有時不完全一致。
一般說來,
在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發生的原理中, 尚不應忽視冠狀動脈痙攣的因素。
在勞力型心絞痛時, 冠狀動脈痙攣也有重要作用, 心外膜冠狀動脈痙攣可能引起完全或近乎完全性的管腔閉塞, 從而表現為休息時心絞痛, 也可因較輕程度的血管收縮, 加上運動時血供需求的增加, 表現運動誘發的心絞痛。 大多數勞力型心絞痛除明顯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使運動耐量明顯下降外,
不穩定型心絞痛介於勞力型心絞痛與心肌梗死之間的缺血綜合征, 無論休息時心絞痛或勞力型心絞痛均可發展為不穩定型心絞痛。 其發生機制較為複雜, 可能為粥樣硬化損害迅速發展, 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 或以上諸因素的綜合。 部分病例與血小板的啟動有關, 易發展為心肌梗死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