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拔罐3大注意 罐印顏色不同身體毛病各有異

很多人習慣用中醫的拔罐來治療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緩解疲勞等。 拔罐也確實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 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但自行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卻很少有人留意, 那麼拔罐注意些什麼呢?

預防暈罐

和暈針一樣, 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 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 但也絕非罕見。 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 如頭暈、胸悶、噁心欲嘔, 肢體發軟, 冷汗淋漓, 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 因此, 應引起充分重視。

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的體位選擇原則是:局部平坦、鬆馳,

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時間。 因為局部肌肉緊張, 不利於吸拔, 而變動體位, 可造成罐具脫落。 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 一般多選臥位, 一是此體位易於固定的操作, 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 動作要正確、迅速。 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 已有詳細說明, 這裡不再贅述。 需要提一下的是, 在機體凹凸不平處, 特別是關節部位拔罐時, 往往不易操作, 即使拔住, 也容易發生漏氣。

其實拔火罐除了注意事項外, 原來拔罐後留下的印記是一種語言, 傳達人體的疾病所在。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同的罐印其身體的問題亦不同。

如果罐印紫黑而黯, 一般表示體有血瘀,

如行經不暢、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 當然, 如患處受寒較重, 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跡。 如印跡數日不退, 則常表示病程已久, 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 如走罐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時, 則提示風寒所犯面積甚大, 應對症處理以驅寒除邪。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 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罐印呈散紫點, 深淺不一, 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證。

淡紫發青伴有斑塊, 一般以虛症為主, 兼有血瘀, 如在腎俞穴處呈現, 則提示腎虛, 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 此點常伴有壓痛。

罐印鮮紅而豔, 一般提示陰虛、氣陰兩虛。 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跡。

罐印呈鮮紅散點, 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 並不高出皮膚。 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 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

(臨床中有以走罐尋找此類紅點, 用針刺以治療疾患的。 )

罐印灰白, 觸之不溫, 多為虛寒和濕邪。

罐印表面有紋絡且微癢, 表示風邪和濕症。

罐體內有水氣, 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罐印出現水泡, 說明體內濕氣重, 如果水泡內有血水, 是熱濕毒的反映。

拔罐區出現水泡, 水腫水氣過多者, 揭示患氣證。

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 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 提示患熱毒證, 身體不發熱者, 提示患淤證。

皮色不變, 觸之不溫者, 提示患虛證。

吸拔後沒有罐跡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 恢復常色者, 則多提示病邪尚輕。 當然, 如取穴不準時也會拔無罐跡。 也不能以一次為准, 應該多拔幾次確認是否有症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