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有很多人體中藥部位的反射區, 運用好足療會對我們的健康大有好處。 足療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麼, 一起來瞭解下吧。
足療就是運用中醫原理, 集檢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無創傷自然療法。 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是人體的陰晴表, 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經常按摩腳心可以美容, 因為腳心集中了與身體所有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 適當地刺激腳底, 就能夠刺激腎上腺, 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 從而激發皮膚細胞的活力, 加速其新陳代謝,
“樹老根先枯, 人老足先衰”, 祖國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勾通內外、貫穿上下的人體十二經絡的重要起始與終了的部位, 五臟六腑在踝部有六十 多個穴位相連, 因而足部保健對於人體健康與長壽至關重要。
足療的十大好處
1、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2、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
3、防治高血壓。
4、防治風濕性關節炎。
5、防治腿腳麻木。
6、防治糖尿病。
7、防治感冒, 祛寒暖身。
8、美容減肥。
9、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
10、消除疲勞, 放鬆身心。
足區按摩操作過程
患者及施術者, 首先都應保持正確姿勢、體位。 患者取坐位, 全身各部應舒適、放鬆, 將腳放在施術者膝蓋上或小板凳及床邊上, 以使按摩著能看清反射區,
按摩前, 在反射區先塗擦油膏(凡士林、護膚膏等), 以潤滑和保護皮膚, 然後按次序、順序按摩:先做左腳, 再做右腳, 兩腳均依次由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首先檢查心臟區, 試其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確定按摩力度)。
1、手法及手行
足區按摩的基本手法是用手或者輔助工具(按摩棒等)按特定的技巧動作以按、壓、捏、扣、揉、擦、搓等手法, 刺激相應反射區, 以調整各臟腑器官功能而達到治療及預防疾病的目的。 因此, 手法要力度適當、均勻、柔和, 需滲透到組織皮內部, 並要有節奏感、穩定性、協調性, 不能忽輕忽重或盲目使勁,
2、按摩的力度與節奏
按摩力度如前所述, 需先輕後重, 因人、因病適當掌握, 以患者的承受力為標準, 以產生“得氣”(即酸、麻、痛感)為最佳(足部不同部位, 施力大小程度有差別:皮膚較厚的足跟部施力需大, 而腳背前端需輕些)。 按摩的節奏也需視病人體質而定, 虛者節奏要慢, 實者節奏快。
3、按摩次數與刺激量
每個反射區3~6次為保健作用。 如為治療, 在主要反射區應找出痛點重點加強, 可至十幾次、幾十次, 以有壓痛反應的穴區疼痛減輕為結束依據(不可鑽孔式施力, 也不可反復施力)。
4、按摩的方向
多為向心性, 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順血液回流方向, 但也非硬性規定, 有些反射區例外, 如心臟、器官、肝膽、甲狀腺等為離心方向。 腦垂體、腎上腺、膽等為深反射區, 主要是定點按壓(也需先在附近區域做小範圍揉按, 再固定一點不動, 間歇按壓)。
5、按摩時間
每次做按摩的時間長短也需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而定, 一般慢性病以30~40分鐘為宜, 急性病可適當延長, 但也不宜超過1個小時。 一般對每個反射區可按摩2~3分鐘, 但對基本反射區(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腹腔神經叢及脾等六個區),
對心臟病患者應慎重, 每個反射區只用輕手法按摩1分鐘即可。 對糖尿病、腎臟病病人按摩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 按摩肝臟反射區時必須詢問或者檢查其腎臟功能情況, 只要在腎功能良好情況下方可按摩肝區, 要按4~5分鐘, 稍長一點以利於將毒性物質轉化、排出。
每天可治療一次, 或者隔日一次, 10次為一個療程。 療程之間可間隔1~2天, 或連續做下一個療程。
最後, 按摩腳底後別忘了喝一些水, 幫助體內雜質迅速排泄。 患心肌梗塞及其他急性病的人慎做按摩。
足療無創傷而且易操作, 配合自己的身體需求, 做好按摩, 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