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刮痧需要遵循6大原則, 腳部的穴位有很多, 如果不遵循原則就會適得其反, 影響到身體健康。 與此同時, 有很多人刮痧刮不出痧來, 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一起來看看吧。
腳部刮痧的6大原則
在操作前後進行手部清潔與消毒, 以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刮痧力度以受術者感到足部反射區酸、麻、脹、痛為度。 對於體質好、足部肌肉豐厚者, 力度可稍強, 對於體質弱、足部肌肉薄而不結實者, 力度應輕柔。
操作者與受術者保持交流,
要保持室內溫度, 尤其是冬季, 更要注意足部暴露皮膚的保暖, 刮痧後應將足部暴露部分用幹毛巾進行包裹。
刮痧後半小時內, 受術者應飲用300~500毫升溫開水。
那麼, 刮痧刮不出痧是為什麼呢?
刮痧刮不出痧的原因
刮痧、放血都比較適於治療實性體質的人和實性的疾病, 比如嗓子疼、扁桃體發炎化膿, 在後背的“大椎”穴刮刮痧, 或者在手指的“少商”、“商陽”穴放放血, 之後多喝點水, 睡上一覺就輕鬆很多。 刮出的痧、放出的血, 其實是你自己的氣血宣透了出來, 隨著宣透把病邪帶了出來。
但有些人發現刮痧後不出痧。 不出痧不是因為刮的力量不夠, 而是體質偏虛, 氣血不夠充盛, 頂不出痧來。 這種人如果採取能去邪的“拔罐兒”療法,
腳部刮痧養生一定要切記以上幾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