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中耳炎的病因都有哪些

滲出性中耳炎又稱為分泌性中耳炎, 是由於咽鼓管機械阻塞或功能不良, 鼓室內外氣壓不平衡所引起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 常導致中耳內積液。 這種常見病大多發生在 2 ~ 6 歲, 是造成聽力損害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滲出性中耳炎

滲出性中耳炎又稱為分泌性中耳炎, 是由於咽鼓管機械阻塞或功能不良, 鼓室內外氣壓不平衡所引起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 常導致中耳內積液。 這種常見病大多發生在 2 ~ 6 歲, 是造成聽力損害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2. 咽鼓管阻塞 ( 如鼻息肉, 腺樣體肥大 ,

先天畸形等 )

3.其它凡能引起咽鼓管機能障礙的疾病, 如急、慢性鼻炎、潛水等

症狀

表現為耳悶, 聽力減退常伴有耳鳴。 小孩常見耳膜有針刺樣疼痛。 有時頭位改變後可有症狀緩解。

危害

由於小兒表達上的困難, 使小兒滲出性中耳炎不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可能會因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造成聽力的損失。 滲出性中耳炎最常見的是引起傳導性耳聾, 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或延誤治療, 患病時間長可能會引起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 或者引起粘連性中耳炎, 會有漸進性聽力下降, 治療起來會很棘手。 因此家長和教師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對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 特別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的患兒,

要及時帶到醫院檢查。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好發於小孩。 可在上呼吸道感染後, 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適當的咽鼓吹張、擤鼻或鼻腔治療後經咽鼓管途徑侵入中耳。

病因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

2.或鼓膜外傷、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後經外耳道鼓膜途徑侵入中耳。 嬰幼兒基於其解剖生理特點, 比成人更易經此途徑引起中耳感染。 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 如哺乳位置不當, 平臥吮奶, 乳汁或嘔吐物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

症狀

耳痛、流膿和聽力減退, 全身症狀輕重不一, 嬰幼兒不能陳述病情, 常表現為發熱、哭鬧不安、抓耳搖頭, 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危害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經過及時的藥物治療多數都能治癒, 但如果治療不徹底, 會轉成慢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也會引起顱內外併發症, 如面癱、迷路炎、乳突骨膜下膿腫、腦膜炎、腦膿腫等。 嬰幼兒一些骨縫閉合不全,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時易引起顱內炎症。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遷延不愈可發展為慢性中耳炎, 導致聽骨鏈破壞, 聽力損失和嚴重併發症。

病因

多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恰當而徹底的治療

急性壞死性中耳炎病變深達骨膜及骨質

咽鼓管長期阻塞或功能不良

鼻及咽部的慢性病變

症狀

長期持續或間歇性耳部流膿、緩慢聽力下降

危害

最常見的是鼓膜穿孔、傳導性耳聾。

慢性中耳炎反復急性發作, 穿孔不能癒合, 聽力也會越來越差, 會造成混合性聾、感音神經性聾, 甚至全聾。 如穿孔被肉芽組織或腫脹的粘膜阻塞, 膿液引流不暢, 加上骨質破壞, 會導致顱內併發症。

膽脂瘤中耳炎

病因

慢性中耳炎反復發作, 上皮增生

幼時滲出性中耳炎, 鼓膜內陷袋

症狀

長期持續或間歇性耳部流膿、緩慢聽力下降

危害

危險的耳朵

鼓膜穿孔

聽骨鏈破壞

聽力下降—傳導性耳聾、混合性聾、感音神經性聾, 甚至全聾

面癱

迷路炎—眩暈和噁心、嘔吐

顱內感染—腦膜炎、腦膜外膿腫、腦膿腫等, 威脅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