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血壓切忌過分依賴藥物

在心腦血管系統裡, 血壓增高與高血壓是兩回事, 但我們籠統地將其歸到一個章節裡討論, 因為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考慮的, 所以無大礙。 血壓高是指在靜息狀態下, 動脈的收縮壓/舒張壓增高(140/90mmHg)。 劇烈活動, 突然遇到刺激, 或過於勞累而引發的一時性血壓增高, 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自行緩解, 或者吃點中成藥即可恢復正常血壓。

多次測量血壓, 其中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期血壓的平均值在90mmHg以上, 才能確診為高血壓。

血壓增高, 剛開始有疲勞、頭暈、四肢無力、口舌乾燥、視物旋轉、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頭痛嚴重時還可出現噁心、嘔吐。

中醫認為, 血壓升高與“風”有關, 但並非所有血壓高於正常值的情況, 都必須用藥物治療。 有的人即便血壓稍高一點也不會覺得不適, 這是由個人體質所決定的。

血壓與心腦血管疾病也是息息相關的, 畢竟血虛生風, 風勝則動, 動則旋轉, 虛則麻木不仁或血脈阻滯不通。 因此, 注意讓自己的血壓保持平穩, 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任務, 而如何維持一個良好的血壓環境, 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心態的平穩, 以及維持環境的宜人。

另外, 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分地依賴血壓藥來控制血壓的增高, 否則容易引起心腦肝腎的損傷。

65歲的單大爺十多年前就被確診為患有高血壓病了, 但他一直以來都沒有吃太多的西藥降壓。

自己要是覺得不舒服了, 就吃點牛黃清心丸, 也就過去了, 雖然晨起總會有那麼一陣頭暈, 但是不影響生活和工作, 所以也就沒太在意。 脾氣焦躁家裡人也容忍了, 畢竟自己本來就是急性子。

最近這一周, 雖然已經是冬天了, 單大爺卻覺得燥熱無比, 口乾舌燥, 尤其想吃涼飲冷食。 來找我看病時, 他只說自己上火了, 而且頭暈症狀非常嚴重, 上午暈一陣也就罷了, 只要一活動或者剛吃飽飯, 就會覺得暈暈乎乎的。 他以為自己肯定是上火了, 所以只是想來我這裡開點去火的中成藥。

我告訴他這去火藥可不是隨便就能開的, 還得問問他的病情才行。 我問:“您大小便怎麼樣?有沒有眩暈耳鳴?手腳麻木或抽筋的情況有嗎?最近沒摔著過吧?”

單大爺回答:“我最近老拉肚子, 頭暈的時候就想跑廁所, 小便還行, 就是晚上要比之前多起來上廁所一次, 頭暈目眩是肯定沒有的, 但有時候耳朵裡像是有唧鳥兒似的, 嗚嗚嗚叫。 麻木抽筋也不太明顯, 反正從小時候開始, 太勞累了就都多多少少會有一點嘛。 另外, 最近沒摔倒或撞到。 ”

從以上問診可以看出, 單大爺其實屬於虛陽上亢型的高血壓患者, 下焦肝腎陽虛了, 虛陽上浮, 才這麼容易頭暈、耳鳴。 因此, 我為其開了具有滋腎養肝、溫陽柔筋功效的膏方。

單大爺服用膏方一個多月後, 來找我複診, 說他早晨起床還是有點頭暈, 但比以前好多了, 而且其他症狀也都消失了。

我告訴他, 既然他已經習慣了晨起稍微有點頭暈的情況,

就不必勉強監測血壓、定時吃降壓藥了。 不過我囑咐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 一有不舒服, 一定要趕緊上醫院, 避免因高血壓治療不及時而引發其他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患者除血壓偏高外, 還會伴有頭暈目眩、煩躁的症狀。 若出現上述症狀時, 還伴有聲音高亢、面色潮紅、體型寬胖, 患者體質大多屬於濕熱型。 調理時, 應偏重解暑化濕、靜心和胃。 若伴有噁心想吐, 說明患者脾胃不和、虛陽內患。

42歲的徐女士, 只要天氣略有變化、幹活太累了, 就容易頭暈、乏力, 甚至噁心想吐。 除了血壓容易升高以外, 還容易中暑。 總的來說, 徐女士的情況是脾胃不和、虛陽內患的表現, 調理時, 應偏重升清降濁、清陽固沖。

畢竟血壓高低與氣血的運行有極大關聯, 所以血壓升高了, 不能簡單地只是將血壓降下來, 而要找出病因, 或調和氣血, 或運脾和胃, 或清熱化濕, 或升清降濁, 或交通心腎等, 以此來散風止眩、息風寧神、平陽固沖, 從而令血壓回穩。

滋水涵木降壓膏

水煎藥:桑寄生150克、川續斷150克、丹參60克、桃仁100克、紅花100克、補骨脂100克、薟草100克、白芍100克、升麻100克、生杜仲100克、羅布麻葉100克、五靈脂60克、獨活100克。

成膏藥:龜板膠100克、阿膠100克、鹿角膠100克。

調味藥:羚羊角粉30克、荊花蜜100克、黃酒300毫升。

製作方法:先將阿膠加入黃酒中浸泡一夜。 第二日, 將水煎藥煮2次, 每次煎出300毫升藥液;將龜板膠和鹿角膠一起加入泡有阿膠的黃酒中, 放入蒸鍋蒸熟烊化;然後, 將水煎藥液同烊化膠混合攪勻, 上火熬煮15分鐘,放溫後,再加入荊花蜜和羚羊角粉,和勻,裝入潔淨乾燥的器皿之中,存放於冰箱。此為一個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藥加減原則:尿頻、尿急者,加知母、芡實、桑螵蛸、益智仁;腹脹、反酸者,加半夏曲、瓦楞子;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生牡蠣。

服用方法:溫水兌服,一次2匙(約10毫升/匙),頭兩周早、晚飯後各1次,第3至4周內,於中飯後服用1次,之後隔一日的中飯後服用1次,連續服用4至6周。

功效:滋腎養肝,散寒柔筋。

注意事項:本方不適合陽熱亢盛之患者。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潰瘍病史者,需去掉阿膠。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上火熬煮15分鐘,放溫後,再加入荊花蜜和羚羊角粉,和勻,裝入潔淨乾燥的器皿之中,存放於冰箱。此為一個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藥加減原則:尿頻、尿急者,加知母、芡實、桑螵蛸、益智仁;腹脹、反酸者,加半夏曲、瓦楞子;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生牡蠣。

服用方法:溫水兌服,一次2匙(約10毫升/匙),頭兩周早、晚飯後各1次,第3至4周內,於中飯後服用1次,之後隔一日的中飯後服用1次,連續服用4至6周。

功效:滋腎養肝,散寒柔筋。

注意事項:本方不適合陽熱亢盛之患者。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潰瘍病史者,需去掉阿膠。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