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傳染與發病過程的特點是週期性潛伏與再發, 其原因與機體免疫力的產生有關。 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 梅毒螺旋體可以侵犯機體某些部位, 梅毒相關性腎病主要發生於後天性二期梅毒, 其發生率較低。 後天性梅毒腎損害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 如急性腎病綜合征, 膜性腎小球腎病、急性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等, 而後者的發生率並不高, 但對新近發生的腎病綜合征患者應常規進行梅毒檢查, 以排除梅毒的可能性。 那麼, 梅毒腎病如何進行檢查診斷?
實驗室檢查:
1。 梅毒病的實驗室檢查
(1)蒼白螺旋體檢查:是梅毒病原學診斷的重要方法,
(2)梅毒血清試驗:也稱梅毒血清反應, 是梅毒免疫學檢查的主要手段, 為梅毒實驗室診斷的重要指征本試驗或臨床應用於常規診斷;也適於在大量人群中進行篩選檢查;或用來觀察療效;判斷是否復發或再感染;用於早期診斷(如RPR試驗);用作定量試驗, 以測定患者的反應素強度, 並排除前帶現象;鑒別早期或晚期潛伏梅毒;鑒別胎傳梅毒與被動反應素血症;若採取腦脊液作VDRL 試驗,
①一期梅毒:早期陰性, 後期陽性, 陽性率為53%~86%。 一般在感染後4周內, 有時5~6 周, VDRL(USR)試驗陰性, 至6~8 周後陽性率可達90%~100%。 而FTA-ABS試驗於第2 周即呈陽性。
②二期梅毒:不論何種試驗, 陽性率均達95%~100%, 未治療者陽性率或滴度更高。 陽性幾率達100%, 且為強陽性, 如出現陰性則表示病人抵抗力低, 無反應能力, 預後較差。 二期復發梅毒陽性率為60%~100%, 且滴度高(至少1∶60), 復發愈早, 陽性率愈高。
③晚期梅毒:陽性率降低, 未治療者血清反應素試驗為70%~80%, 特異性抗體試驗為93%~100%。 心血管梅毒陽性率為80%~96%, 麻痹性癡呆陽性率可達100%。 一般而言, 感染時間愈長, 陽性率愈低。
(3)腦脊液檢查:蒼白螺旋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後,
2。 梅毒相關的腎病化驗檢查 可見血尿、嚴重的蛋白尿以及輕度腎功能不全。
其他輔助檢查:本病除梅毒的典型病理變化外, 腎小球病變程度不一, 從輕微病變到嚴重的增殖病變。 主要的病理變化是彌漫性系膜增殖及上皮下發現免疫沉積物,
診斷:確診梅毒的患者如又出現尿常規異常(蛋白尿、血尿)、水腫及腎功能損害, 排除原發性腎臟疾病及其他繼發性腎臟疾病者, 可診斷為梅毒相關的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