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高考不僅是對考生智力、體力的考驗,還是對心理素質的考驗。 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還可以讓考生在考前及時減壓和調節心理狀態。
高考真正的進入了“衝刺時刻”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家長學校過高的期望讓考生尚顯稚嫩的雙肩承荷了太多的壓力。
考生在考前主要有以下三種狀態出現:
1、過分激動狀態
常表現為情緒體驗強烈而緊張, 心跳加快、坐立不安、大腦出現空白、情緒狀態不穩定, 考生如果在這種狀態下,
這是刺激物引起大腦皮層一直過程減弱, 興奮過程過度升高, 是大腦皮層對植物性神經系統和皮層下中樞的調節活動減弱的結果。 其產生的原因與考生的能力水準程度、複習準備情況、臨場經驗、個性特點和意志平直有關。
2、情緒低落狀態
這種狀態與過分激動狀態相反, 其表現就是情緒低落, 所有心理活動過程都表現得非常緩慢, 軟弱無力, 萎靡不振, 意志消沉, 缺乏信心, 心境不佳, 甚至不想參加考試。
這種狀態同考生大腦皮層興奮過程的下降, 抑制過程的加強有關, 其產生的原因是考生高度的緊張或考前複習過度引起的。 從心理上的原因來看, 往往與考生對考生產生的壓力過大、對萬一考不好想得太多,
3、最佳答題狀態
這種狀態表現為考生對面臨的考試有清楚的認識, 對自己的能力水準有充分的信心, 有全力以赴參加考試和爭取成功的願望, 處於這種狀態的考生, 他的注意力集中, 頭腦清醒, 在即將來臨的考試上, 思路範圍增大, 直覺的敏銳性大大得到了提高, 精力充沛, 具有穩定、飽滿的情緒。
這種狀態是由於大腦皮層具有與任務相適應的神經興奮過程, 這種神經過程又有最適宜的靈活性, 並以相應的抑制過程來加以平衡, 從而表現出思維活躍, 記憶力增強, 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狀態。 這種狀態對考生考試水準的發揮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二、平時心理調適
縱觀三種常見的考前心理狀態, 相信每一位元考生都希望能在考試前將考試狀態調整到最佳答題狀態, 那麼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達到最佳答題狀態, 平時應當怎樣調整自己的考試心理呢?
1、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
準確地瞭解自己, 建立符合實際的合理奮鬥目標。 在高考(論壇)中, 大部分人都定了自己的高考目標, 但, 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在心理上自然地就產生了恐懼感。
另外一部分人雖然沒有明確地定下目標, 但總幻想有奇跡出現, 保佑僥倖心理。 在平時, 考生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應對自己的平時成績、在班級名次、各科的成績作客觀的分析, 根據這個分析來應試,
2、以積極的心態應考
樂觀向上、信心十足、不怕失敗, 建立不服輸的心態。 把硬漢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激勵者。 學習他們遇險不驚、沉著機智的優點, 這正是在高考臨場中所需要的精神。
3、克制不良的心理活動
有些考生的心理狀態是波浪式的, 時好時壞, 這是不良心理與良好心理進行鬥爭的結果, 有時良性的佔據主導地位, 有時反之。
考生的心理的不穩定會加速思想轉變, 要克服不良心理活動的出現, 就要當心冒出恐懼、煩躁等不良情緒, 要通過轉移注意力淡化不良情緒, 使良好的心理活動成為一種習慣。 這樣做剛開始帶有強制性, 困難較大, 可是, 以後就會逐漸適應。
4、增加愉快考試的情緒
要在學習生活中尋找樂趣。
高考複習, 雖然充滿酸甜苦辣, 考生不要太看重分數, 不以成敗論英雄, 應當愛好廣泛, 讓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緒體驗, “枯燥”的複習也就會有許多樂趣的體會。 要放鬆緊繃的神經, 這樣, 參加高考考試就會得心應手。
5、以平常心應對考試
考生的不良心理狀況, 多半是由於平時的付出沒有好的結果, 而陷入激動狀態, 長時間心裡不能平靜形成的。 到高考複習時, 不合意的事情一個接一個, 逐漸導致高考時的神經衰弱。
因此, 考生面對平時的失望的考試結果時, 一方面要能客觀分析面前的事實, 同時又不讓自己產生激動的情緒, 以此使本來就緊張的情緒變得輕鬆, 笑對困難,易成大事。
笑對困難,易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