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方舟子質疑韓寒,記憶真的靠譜麼?

新聞事件:

近日, 韓寒可謂網路上的“大忙人”。 質疑韓寒代筆事件的第一波以麥田公開道歉告終, 隨後方舟子跟進質疑則使此事引發更多博友激辯。 韓寒本人也就此事多次發佈博文回應, 並找出當年作品原稿分享, 並表示會起訴方舟子。 目前, 微博熱議持續升溫, 韓、方兩派支持者就在論戰中度過了龍年春節。

心理解讀:

方舟子的一個論據便是韓寒對其成名作《三重門》在寫作時間、寫作方式等細節上的記憶存在矛盾, 為此, 方舟子這樣表示:“一個作家對自己的成名作品的記性如此之差, 這不是很奇怪嗎?”。

心理學研究卻告訴你, 我們的記憶並不完全是對客觀資訊的重現, 而是經過了一定的重組和加工。 所以, 由於記憶過程本身的特點, 用人們記憶的細節偏差作為判定“謊言”的證據是不太靠譜的。

回憶出現錯誤是理所當然的, 而回憶與初始事件毫釐不差反而是不正常的。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 英國心理學家巴特萊特(Bartlett)就曾經研究過人們的記憶。 他認為, 回憶出現錯誤是理所當然的, 而回憶與初始事件毫釐不差反而是不正常的。 他從《北美印第安民間故事》中選了一個叫做“鬼魂的戰爭”(The War of the Ghosts)的故事, 讓一些英國學生閱讀, 然後回憶這個故事的內容, 結果發現寫下來的內容與原文有很大差別。 寫下來的故事比原文更合乎邏輯,

更加前後一致, 並且總的來說也短得多。 這說明, 記憶的內容比原來識記的內容更加簡略概括, 主要內容及顯著特徵被保持、加強、突出, 而一些不太重要的細節趨於消失。 從這點來看, 寒韓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出現記憶偏差其實很“正常”。

原始識記材料越模糊

記憶重建就越明顯。

另一方面, 巴特萊特的實驗材料“鬼魂的戰爭”是一個講述美國印第安的故事, 對它的文化背景英國參與者並不熟悉, 再加上故事情節也比較離奇, 所以在識記過程中, 大家趨於對識記的內容更傾向于進行心理重建, 使之合理化、更符合文化背景、個人習慣。 也就是說, 原始識記材料越模糊, 記憶重建就越明顯。 寒韓對其個人經歷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延,

“模糊”程度也逐漸上升, 這就不排除“記憶重建”已經使得記憶內容更加符合“現在”寒韓眼中“當時”的自己。

對錯誤記憶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記憶其實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靠譜。

以上分析說的是對真實事件的記憶, 即使偏差了, 也還算八九不離十。 然而, 美國心理學家洛夫特斯(Elizabeth F。 Loftus)對錯誤記憶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記憶其實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靠譜。 她曾經進行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叫做“在購物中心迷路”, 他們選擇一個叫做寇里斯的小男孩來做一說明:實驗開始前, 寇里斯的哥哥會“無意”中說起寇里斯小時候在購物中心迷過路。 兩個星期後, 研究人員會給寇里斯呈現一張紙, 上面寫著他小時候的四個經歷,

讓他判斷哪一個是假的。 四個經歷中“購物中心迷路”事件就是假的那個, 然而寇里斯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還對子虛烏有的“購物中心迷路”事件“回憶”出了很多細節, 例如“我很害怕”、“救我的人很酷”、“被媽媽罵”等。

可見, 一個小小的“種子”就能引發出我們深信不疑的“回憶”來, 你還敢相信自己的記憶嗎?那麼我們對寒韓的記憶“錯誤”之處又豈能妄下判斷?最後需要說明的是, 本文僅從心理學角度介紹“記憶”的相關知識, 不為支援方韓之爭中的任何人, 同時希望網路上質疑也好、爭論也好, 都能更加文明地進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