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在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 更有“冬令進補, 春天打虎”的俗語。 所以每逢立冬, 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 說是只有這樣, 到了寒冷的冬天, 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那麼在實際生活中, 吃什麼能禦寒呢?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 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 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 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 營養專家表示, 冬季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

此外,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產生熱量。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 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 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 使基礎代謝率增強, 皮膚血液迴圈加快, 抗冷禦寒, 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我們平時吃的芝麻、葵花子也能為人體提供耐寒的必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