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招擺脫情緒饑餓 記日誌搞社交……

凡是有思維的人, 都不會缺少情緒, 猶如不能缺乏食物、空氣和水那樣。 情緒是指人從事某種活動時產生的喜悅或不快的心理狀態。 因此, 人們在生活中, 難免會遇到喜怒哀樂, 諸如事業的成功與失敗、人的悲歡與離合等, 少了這些, 人就失去了酸甜苦辣的情緒體驗。 而那種長期無所事事、精神毫無寄託、缺乏情緒起伏的不健康狀態, 就是“情緒饑餓”的表現。

“情緒饑餓”是人長期無所事事、精神無所寄託、缺少情緒體驗時的不健康狀態。 研究表明, 人不可缺少情緒, 如同不能缺少食物、水和睡眠一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

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喜怒哀樂;因為人生旅途經常會有成功和失敗, 會有歡聚與離別;然而, 即使是為柴米油鹽而忙碌, 或者因衣食住行而發愁, 也同樣是一種情緒體驗。

因此, 清貧勤勞的人一般很少有“情緒饑餓”。 而最容易發生“情緒饑餓”的則是生活富足、舒適閒散和沒有志趣、愛好和追求的人, 這類人似乎無憂無慮, 便不思進取, 活力日減、情感麻木。 久之, 心情抑鬱, 煩惱上門, 疾病纏身, 歡樂遠去。 人倘若長期得不到情緒的體驗, 活力就會一天天喪失, 情感就會一天天麻木, 煩惱和疾病就會纏身, 幸福和快樂就會遠離。

“情緒饑餓”自然會影響人的精神健康。 因此, 我們必須設法擺脫“情緒饑餓”, 使思維正常運作, 不致受阻。

一般說來, “情緒饑餓”與人的生活觀念有很大關係。 若能懂得從生活中尋找樂趣, 思想有所寄託, 不致缺少情緒體驗, 就會遠離“情緒饑餓”。 當然, 我們不是主張當苦行僧, 有意身陷清貧之中。 而是說生活富足之後, 不應養尊處優, 應居安思危, 不要“窮得只剩下錢了”。

無論悲歡離合, 在一定程度上對心靈的觸動愈強烈, 愈能使頭腦清醒, 心境開朗。 學會或參與一門藝術, 也是一種消除“情緒饑餓”的方法, 無論是投入地表演, 還是入迷地欣賞, 都能使自己在一種特殊的意境中, 獲得一種樂在其中的情緒。

解除“情緒饑餓”方法有以下幾點:

1、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 在工作中努力創新, 以勤奮工作的方式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 用愛好來充實自己的心靈,

無論是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還是集郵藏幣, 都能有效地消除你的“情緒饑餓”。

2、為自己找其他事情做。 列一個清單, 另外為自己安排一件“任務”。 例如, 你可以選擇散步、給朋友打電話、聽音樂、洗澡、收拾房間、修指甲、上網、看電視……

3、記食品日誌。 記下你所吃的食物, 有利於確定嚴格的飲食控制表, 還可以使你在飲食方面變得更負責任, 從而你可能會少吃不必要的東西。 採用“三種食物干擾法”。 在吃卡路里含量高的食物之前, 先吃3種健康食品。 如果吃完這3種食品, 你還想吃東西的話, 可以適當讓自己再吃點。 不過,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這3種食物就足以阻止你再吃下去了。

4、學會或參與一門藝術, 也是一種消除“情緒饑餓”的方法,

無論是投入地表演, 還是入迷地欣賞, 都能使自己在一種特殊的意境中, 獲得一種樂在其中的情緒。

積極參與各種社交與公益活動, 關心他人也接受別人的關心, 儘量讓自己生活在群體之中, 切莫離群索居。 在向社會奉獻愛心的同時, 也可讓自己擁有一個情緒體驗的機會。 此外, 當你在感到無所事事的時候, 可以看看電視、讀讀書報或聽聽音樂, 迫使自己進入一種思維狀態, 並進而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 這也是消除“情緒饑餓”的良好辦法。

5。 防止和清除“情緒饑餓”最有效的方法是尋找機會體驗情緒, 如能得到一次強烈的愛的體驗, 即使是一次痛苦的體驗, 也同樣可以解除饑餓, 平衡心態。 總之, 無論悲歡離合,

在一定程度上對心靈的觸動愈強烈, 愈能使頭腦開竅。 另外, 有規律地進行鍛煉。 每天堅持鍛煉, 有利於舒緩壓力, 使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從而可以重拾抵制不健康食品的勇氣和信心。 同時, 保持充足的睡眠。 研究顯示, 睡眠不足會增加饑餓感。 保持睡眠充足, 有利於減緩疲勞, 從而有更多的力氣與用吃減壓的惡習作鬥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