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經意間的髒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佛洛德理論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人的攻擊本能——說髒話是在滿足那些被壓抑了的攻擊願望。 對此, 美國心理學家和髒話專家迪蒙瑟·傑這樣解釋:“咒駡是人類的原始本能, 甚至是人類靈魂的止痛劑, 因為咒駡能讓我們的腦子自由。 ”

髒話滿足我們的攻擊本能

越壓抑就越需要得到即刻的發洩。 在我們所能採用的宣洩途徑中, 說髒話無疑是最容易實現、起作用最快速最直接的選擇。 要宣洩就要有出口, 事實上, 人們一直也在充分利用身上的出口表達攻擊:瞪眼, 通過眼睛流露出憤怒和怨恨;還有人喜歡用吐沫啐人,

也是一樣道理。

我們不得不承認, 有時候真的想結結實實地把某些人揍上一頓。 但事實上, 絕大部分時候你沒有碰過他們, 最多只是罵幾句FUCK OFF而已——多數時候還是在背後罵的。 此時, 這些髒話就代替了你的拳頭。 因為髒話本身就有許多齷齪、暴力的意思, 而人們想到髒話, 隨之而來的想法一定是底層, 暴躁, 危險等消極詞語。

打一個人, 是為了讓對方痛苦, 那麼將髒話作為消極的、骯髒的資訊傳遞給他/她(即使是自言自語, 人的潛意識也會這麼認為), 不是同樣達到傷害他他/她, 讓他他/她痛苦的目的了嗎?於是, 通過咒駡的發洩, 揍人的願望消失了。 所以說任何東西都是有益處的, 包括髒話, 否則人們早就在不斷的鬥毆中死光了。

另外, 在某些特殊的場合, 說髒話能幫助我們更快地融入團體。 如果一群朋友邀請你參加派對, 在場的每個人都在抽煙, 你就很難不抽, 哪怕你其實很討厭抽煙這種行為。 同樣, 當大家都在曝粗口, 如果你獨善其身就顯得有些另類, 因為一句帶著SHIT的髒話, “高雅的人”在“得體的場合”是不能說的。 而一旦你也曝出粗口, 立刻表明你是“我們的人”, 你們之間的談話是“我們的談話”, 於是, 朋友之間的心理鴻溝瞬間被拉平, 輕鬆愉快的氛圍即刻形成。

女人比男人說髒話少嗎?

沒有任何實證支持, 性別是決定說多少粗話的因素。 美國語言學家湯瑪斯·穆雷在記錄下4000名男女學生的談話後發現,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髒話從他們嘴裡躥出來的時間比例一樣多。

實際上, 我們頭腦中女性不說髒話的觀念, 只是來自那些穿梭在辦公室, 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形象。 在一些邊遠農村, 不少婦女可以扯著嗓門隔著一條馬路相互對罵, 其運用髒話的熟練程度常常讓男人也瞠目結舌, 甘拜下風。

而絕大多數現代女性在公開場合儘量控制自己的言行, 主要是受到社會教化的影響。 通常, 社會大眾對說髒話的男人更為寬容, 認為他們不拘小節, 甚至有男子氣。 而女性如果在公開場合說髒話, 需承擔的壓力比男人則高得多, 所以她們需要更大的勇氣面對周圍人的評價和眼光。

這可能是因為, 男性天然地在性活動中更為主動, 性對於男人來講本身就具有攻擊的色彩,

因此, 很多指向女性下體的髒話, 從男人的嘴巴裡講出來, 攻擊的意味更多、更濃烈。 而由於女性在性活動中的接納角色, 性本身讓女性聯想到的攻擊色彩就較男性為弱, 所以一般意義上的髒話也相對較少地被女人使用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