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殺其實像感冒一樣可以預防

有資料顯示, 五成以上自殺身亡的個案, 生前都有向身邊親友間接或直接透露過有關資訊, 想要自殺的人不是突起的念頭, 而是周遭的人敏感度不夠。 為此, 我們有必要加強對自殺干預的重視。

前幾天, 朋友打電話給我, 說其父最近心情一直不是很好, 想找我諮詢一下。 我當時很爽快地答應了, 並約好了時間。 可過了不到兩天, 朋友就來電話告知, 說其父已經投江自盡, 今早在珠江邊找到了他的屍體。 我頓時愕然, 竟一時無語。 “死者長已矣, 生者尚悲歌”, 除了為朋友父親的突然離去感到悲痛之外, 我亦為朋友沒有及時送其父前來診治,

導致悲劇發生而感到惋惜。 時下, 各種各樣有關自殺的新聞不斷見於報端。 事實上, 許多自殺事件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遺憾的是, 因為我們的麻木或者無知, 結果——

“他在我的眼皮底下從陽臺跳下去”

“他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從陽臺跳了下去!”林嫂不無後悔地對醫生說。 她的丈夫輝哥是一家家族企業的董事長, 也是其家族的核心人物。 可能因企業經營狀況不是太好, 最近一個多月, 輝哥變得沉默寡言, 社交活動也明顯減少, 常常以各種藉口拒絕參加公眾活動, 並多次流露出輕生的想法。 林嫂覺得輝哥的情緒有些不對勁, 建議其看心理醫生。 輝哥一開始強烈反對, 認為自己沒事, 後來, 拗不過家人的再三勸說,

才在家人的簇擁下去了一家很有名的心理機構就診。 接診醫生與輝哥進行了詳細的交談之後, 認為輝哥存在嚴重的抑鬱症, 而且自殺念頭非常強烈, 因此極力建議其住院治療。 家人一開始表示聽從醫生的建議, 但輝哥卻強烈反對。 為此, 接診醫生與輝哥以及其家人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談話, 力陳住院的必要性以及不住院的極大危險, 並希望家屬當機立斷, 把握治療的決定權, 必要時對病人進行強制性治療。 遺憾的是, 家屬最後卻屈從于輝哥而放棄了住院治療。 回去以後, 家人一直忐忑不安, 派了兩人專門看護輝哥。 可就在當晚, 大家正一起吃晚飯的時候, 輝哥趁家人不注意, 突然沖出飯廳,
直奔陽臺, 之後縱身一跳……

心理點評:抑鬱症是自殺的罪魁禍首, 尤其是重度抑鬱病人, 自殺率更高。 對於像輝哥這樣具有強烈自殺念頭但又抗拒治療的重度抑鬱病人, 醫院通常的做法是在征得家屬同意的基礎上進行強制性治療, 並安排在重症監護病房內嚴加看管, 在治療前的兩周內予以大劑量的鎮靜催眠藥或施行電休克治療, 以便讓病人處於睡眠狀態而無力實施自殺行為。 因為一方面, 這樣的病人已完全喪失了自知力(即對自己疾病狀態的批判能力), 病人病得越重, 越不認為自己有病, 所以, 除了對其進行強制性治療外, 別無他法。 另一方面, 在抗抑鬱劑治療的頭兩周, 由於抗抑鬱劑的作用尚未起效, 病人的自殺念頭始終存在,

因此, 即便正在住院治療, 仍有相當一部分人自殺成功。 對於輝哥的家屬而言, 可能由於在生活中長期依賴及聽從于輝哥, 也可能由於對強制性治療的誤解和忌諱, 或心存僥倖, 結果在關乎病人能否及時得到治療的關鍵時刻, 家屬未能當機立斷, 而是將治療的決定權交給已經完全喪失自我批判能力的病人, 從而錯失治療良機, 最終斷送了病人的生命。

“沒想到這一次她竟會來真的!”

葛先生對著妻子的遺體黯然神傷。 就在半個小時之前, 他發現妻子在房間的半空中懸掛著, 全身皮膚已經發紫, 送到急診室時, 醫生宣告她已經斷氣。 “在此之前, 她曾多次向我流露出想死的念頭。 可我一直以為那是她的口頭禪,

從未當一回事, 沒想到……”葛先生泣不成聲。

心理點評:“談論自殺的人不會真的去死”, 這是許多人對自殺認識的一個誤區。 事實上, 大多數自殺者都曾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過自殺的意願。 而在真正自殺之前, 大多數人處於想儘快擺脫生活的痛苦和求生欲望之間的矛盾中。 此時他們雖常提及有關死亡或自殺的話題, 但他們其實並不真的想去死, 而是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幫助, 以擺脫痛苦。 如果此時家人能予以積極關注, 尋求病人想死的原因, 並和病人一同克服所面臨的困境, 那樣, 許多悲劇就可以掐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因此, 回過頭來分析, 葛太太的死, 與葛先生對其死前發出的求生信號表現出的麻木和無知有著直接的關係。

${FDPageBreak}

“沒想到那是他的臨終遺言”

“沒想到那竟是他的臨終遺言。”周女士在回憶父親的離去時這樣說。周生現年58歲,原本是一名廳級幹部,自從3年前被發現有肝硬化以後,不僅官職丟了,而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到最後不得不面臨“要麼換肝,要麼死亡”的選擇。雖說無論從家庭經濟狀況還是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講,“換肝”對周生來說都不是個障礙,但因為一連串的生活打擊,使得周生整日鬱鬱寡歡,對家人漠不關心,對治療也沒有信心,甚至以花錢多為由拒絕接受換肝治療。“在他走的那天,恰好是西方耶誕節之平安夜。我記得那天他心情特別好,主動要求見見孫子和外孫女,對我叔叔說了許多客套的話,並向我交代了很多事情……我當時是覺得有點不對勁,但轉念又想,他人老了,難免會囉唆一些,因此也沒放在心上。誰知就在晚上零點正,在大家高高興興地迎接聖誕到來的那一刻,我突然接到電話,說我爸從11樓跳了下去……”

心理點評:與女性把自殺常常掛在嘴邊不同,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在自殺之前往往比較隱蔽,一旦實施起來通常比較堅決,亦即“一招致命”。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們在自殺之前沒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重播周生自殺前的經歷:首先,他相繼遭受患重病、丟官職一連串“喪失性事件”的打擊,這是他自殺的導火線;其次,其情緒在經歷了長期的抑鬱之後突然無端“好轉”、由對家人漠不關心到突然想約見親人,還有就是無端向家人交代很多事情,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都是其自殺的徵兆。對於這樣的線索和徵兆,如果其親人能及時識別並加以防範,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她走前一天晚上,突然對我說……”

“她走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對我說,‘我該走了’。當時她站在視窗旁,對著窗外發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說,她聽到兒子叫她跳下去。我以為她是最近睡眠不好想多了,就勸她回房休息。可沒想到她趁我們都睡著之後,真的從視窗跳了下去。”張先生面無表情地向醫生敘述事情的經過。

“在此之前,你有沒有發現她有異常的言行舉止,譬如說覺得有人對她不利?”醫生提醒道。

“如果說有異常的話,那得追溯到半年前。她曾經跟我說,單位領導及同事串通起來對付她,上班時覺得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目光注視她。雖然後來她再也沒有提起這事,但據她同事反映,她的工作積極性大不如前,而且經常不修邊幅就上班,與大夥的關係也疏遠了很多。我當時認為,這可能跟她作為領導仕途不順有關,所以也沒有特別注意。”

“從你提供的資料看,你太太可能得了精神分裂症。如果你早點送她來看精神科醫生的話,或許就會是另一種結局了。”醫生惋惜地對張先生說。

心理點評:在人們的記憶中,自殺往往跟抑鬱症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像精神分裂症、偏執狂等精神疾患也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類病人的自殺,往往是在幻覺、妄想的直接支配下進行的。像上述的張太太,就是受命令性幻聽的支配,從視窗跳下去的。由於精神疾病病人不像軀體疾病病人那樣,主動將自己的症狀告訴親人或醫生,相反,他們對自己的精神症狀不僅不主動暴露,還常常有意隱瞞。因此,對此類病人的自殺預防,除了從病人的外在行為表現進行及早識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對於張太太而言,她從一個積極、熱情、達觀、開朗的領導變得無端猜疑、工作積極性下降、不注重儀錶,再到做莫名其妙的動作和說荒誕的言語,這些都充分提示她可能存在精神上的問題。而且這些症狀經歷了長達半年、由輕到重的發展,作為家屬,理應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予以重視。遺憾的是,或許是出於對精神病的偏見或歧視,抑或是出於對精神病認識的無知,家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FDPageBreak}

“沒想到那是他的臨終遺言”

“沒想到那竟是他的臨終遺言。”周女士在回憶父親的離去時這樣說。周生現年58歲,原本是一名廳級幹部,自從3年前被發現有肝硬化以後,不僅官職丟了,而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到最後不得不面臨“要麼換肝,要麼死亡”的選擇。雖說無論從家庭經濟狀況還是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講,“換肝”對周生來說都不是個障礙,但因為一連串的生活打擊,使得周生整日鬱鬱寡歡,對家人漠不關心,對治療也沒有信心,甚至以花錢多為由拒絕接受換肝治療。“在他走的那天,恰好是西方耶誕節之平安夜。我記得那天他心情特別好,主動要求見見孫子和外孫女,對我叔叔說了許多客套的話,並向我交代了很多事情……我當時是覺得有點不對勁,但轉念又想,他人老了,難免會囉唆一些,因此也沒放在心上。誰知就在晚上零點正,在大家高高興興地迎接聖誕到來的那一刻,我突然接到電話,說我爸從11樓跳了下去……”

心理點評:與女性把自殺常常掛在嘴邊不同,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在自殺之前往往比較隱蔽,一旦實施起來通常比較堅決,亦即“一招致命”。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們在自殺之前沒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重播周生自殺前的經歷:首先,他相繼遭受患重病、丟官職一連串“喪失性事件”的打擊,這是他自殺的導火線;其次,其情緒在經歷了長期的抑鬱之後突然無端“好轉”、由對家人漠不關心到突然想約見親人,還有就是無端向家人交代很多事情,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都是其自殺的徵兆。對於這樣的線索和徵兆,如果其親人能及時識別並加以防範,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她走前一天晚上,突然對我說……”

“她走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對我說,‘我該走了’。當時她站在視窗旁,對著窗外發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說,她聽到兒子叫她跳下去。我以為她是最近睡眠不好想多了,就勸她回房休息。可沒想到她趁我們都睡著之後,真的從視窗跳了下去。”張先生面無表情地向醫生敘述事情的經過。

“在此之前,你有沒有發現她有異常的言行舉止,譬如說覺得有人對她不利?”醫生提醒道。

“如果說有異常的話,那得追溯到半年前。她曾經跟我說,單位領導及同事串通起來對付她,上班時覺得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目光注視她。雖然後來她再也沒有提起這事,但據她同事反映,她的工作積極性大不如前,而且經常不修邊幅就上班,與大夥的關係也疏遠了很多。我當時認為,這可能跟她作為領導仕途不順有關,所以也沒有特別注意。”

“從你提供的資料看,你太太可能得了精神分裂症。如果你早點送她來看精神科醫生的話,或許就會是另一種結局了。”醫生惋惜地對張先生說。

心理點評:在人們的記憶中,自殺往往跟抑鬱症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像精神分裂症、偏執狂等精神疾患也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類病人的自殺,往往是在幻覺、妄想的直接支配下進行的。像上述的張太太,就是受命令性幻聽的支配,從視窗跳下去的。由於精神疾病病人不像軀體疾病病人那樣,主動將自己的症狀告訴親人或醫生,相反,他們對自己的精神症狀不僅不主動暴露,還常常有意隱瞞。因此,對此類病人的自殺預防,除了從病人的外在行為表現進行及早識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對於張太太而言,她從一個積極、熱情、達觀、開朗的領導變得無端猜疑、工作積極性下降、不注重儀錶,再到做莫名其妙的動作和說荒誕的言語,這些都充分提示她可能存在精神上的問題。而且這些症狀經歷了長達半年、由輕到重的發展,作為家屬,理應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予以重視。遺憾的是,或許是出於對精神病的偏見或歧視,抑或是出於對精神病認識的無知,家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