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經期拉肚子怎麼辦 中醫有妙招

經期拉肚子怎麼回事 中醫怎麼看?

經期拉肚子, 中醫稱之為“經行泄瀉”, 屬於月經病中的月經前後諸症。 指的是每值行經前後或經期, 大便質稀, 甚或水泄, 日解數次, 經淨自止者。 本病以泄瀉伴隨月經週期而出現為主要特點, 若經期偶因飲食不節, 或傷於風寒而致泄瀉者, 則不屬於本病。 本病的發病機理與脾、腎二髒密切相關, 與肝臟亦有一定關係。 脾氣虛弱、肝鬱脾虛, 或腎陽不足, 經行之際, 脾腎更虛, 因而導致經行泄瀉。

哪類人群易經期拉肚子?

平時不注意飲食, 過食生冷、辛辣或油膩, 飲食不規律, 嗜食垃圾食品,

工作壓力大, 缺乏鍛煉等, 或是由於先天不足, 而導致素體脾腎陽虛, 肝鬱氣滯的女性尤易出現經行泄瀉。

經期拉肚子有什麼危害?

經行泄瀉不嚴重者雖然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 不會引起大家的特殊關注, 但是長此以往, 脾、腎漸虛, 會出現其他的一些疾病, 影響到女性的健康, 所以應當注意治療以及調養。

經期拉肚子中醫如何治療?

經性腹瀉的臨床辨證一般分為三型:脾氣虛證、脾虛肝旺證、腎陽虛證。

1、脾氣虛證:

是指月經前後或正值經期, 大便溏薄(質稀), 經行量多, 色淡質薄;脘腹脹滿, 神疲乏力者, 治療上可以選用參苓白術散(湯), 取黨參30g, 炒白術10g, 扁豆10g, 茯苓10g, 甘草6g, 山藥10g, 蓮子肉10g, 桔梗6g, 薏苡仁10g, 砂仁5g, 用水煎服。

2、脾虛肝旺:

是指經前或經行之時腹痛即瀉, 泄後痛止, 兼見胸脅痞悶, 噯氣不舒者。 治療上選用痛瀉要方, 取炒白術15g、白芍10g、陳皮6g、防風10g, 用水煎服。

3、腎陽虛證:

是指經行或經後, 大便泄瀉, 或五更泄瀉(晨起時腹瀉), 經色淡, 質清稀;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畏寒肢冷者, 治療上選用健固湯合四神丸, 取黨參30g, 炒白術10g, 茯苓10g, 薏苡仁10g, 巴戟天10g, 補骨脂10g, 吳茱萸10g, 肉豆蔻10g, 五味子10g, 用水煎服。

告別經期拉肚子 日常調理有要訣

1、避免風寒。

平時經期應儘量避免洗冷水澡及淋雨涉水等, 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2、調暢情志。

避免緊張情緒及較大的情緒波動, 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肝鬱乘脾。

3、謹慎起居。

平時及經期應注意勞逸結合, 注意休息, 避免工作、學習過度勞累, 防止房勞過度等。

4、注意飲食。

經期忌食生冷寒涼食品, 以及牛奶、大豆製品及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瀉的飲品或水果。

5、注意保暖。

平時應少吃生冷、油膩、過於甘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使脾氣更虛。

經期拉肚子的食療調理:

一、胡蘿蔔粳米粥:

取粳米100g, 胡蘿蔔50g, 粳米煮成粥, 加入胡蘿蔔煮爛後即可食用, 能健脾溫胃。

二、芡實茯苓粥:

取芡實15g, 茯苓10g, 粳米適量。 芡實及茯苓煮爛後加入粳米適量, 煮成粥後食用, 能健脾除濕, 澀腸止瀉。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食物, 如山藥、蓮子肉、粳米、薏苡仁、枸杞、核桃、大棗等都具有補益脾腎的功效, 可用來熬粥堅持食用, 以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預防經性腹瀉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