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

人到了中老年, 大多很重視監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是否正常, 但對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往往不瞭解。 事實上, 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 其病變過程歷經了數年甚至十多年時間。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主要累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下肢動脈等大中型動脈的病變, 其特徵為動脈內膜有黃色粥樣外觀的脂質積聚、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等多種病變並存以及動脈中層鈣化等, 引起血管管壁增厚變硬、管腔堵塞, 使受阻動脈遠端缺血而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動脈粥樣硬化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有關器官受累的症狀, 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 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腦缺血產生頭暈頭痛,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間竭性跛行等。 可以說, 動脈粥樣硬化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並且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 既是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各種急性心腦血管病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 也是人體機能退化衰老的重要原因。 硬化莫小覷

但是, 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表現, 並且約60%的有症狀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病情!因此, 動脈粥樣硬化容易長期存在和演變, 逐步導致全身性缺血缺氧, 引起人體機能的逐步全面退化, 並可致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和組織壞死以致極危重後果的發生。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實際上也是多因素的,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吸煙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 因此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必須整體考慮, 既要重視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更要全面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的情況, 並且重在早防早治。 中醫“治未病”中醫藥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手段, 通過中醫“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發、治其未傳、治其未複的理念與方法, 辨證運用活血化瘀、祛痰清濁、補腎溫陽等療法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整體維護健康。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通過有效的動脈硬化監測手段及時瞭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明確診斷後採用中醫藥“治未病”, 並結合均衡膳食、適度鍛煉、調整情緒和作息時間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