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發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人體的免疫狀態和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有密切關係。 在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免疫監視功能可以及時識別癌變細胞並進行殺滅或加以抑制, 雖然致癌因絮可以誘發細胞癌變, 卻並不會出現腫瘤。 只有當致癌因素與免疫功能受損共存時腫瘤才會發生。 所以腫瘤病人心理狀態的好壞, 直接影響病人的生存期。 因此, 腫瘤病人能否保持良好心態便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護理就更不可忽視。
對尚未最後確診的腫瘤患者常用心理防禦機制來消除其對腫瘤的恐懼。 如把肺癌的咳嗽當作支氣管炎;把胃癌的疼痛解釋為潰瘍病,
心理干預讓患者走出生命沼澤
腫瘤確診後的心理狀態可分為陽型和陰型兩種類型。
陽型表現:胸襟坦蕩, 情緒平穩, 行為迅速好動, 多言多語, 積極配合治療。
例1:男性患者, 53歲, 因進食後胸骨疼痛2個月入院, 入院後確診為食道癌, 手術切除癌腫, 術後2周痊癒出院。 患者心胸開闊, 加之我們稍做工作, 病人就很配合治療。 出院後隨訪病人身體情況很好, 飯量也正常。
陰型表現:胸襟狹窄, 多愁善感, 情緒低落, 寡言少語, 行動緩慢, 不願接受治療。
例2:男性患者, 57歲, 入院診斷為中段食道癌。 我們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 對患者隱瞞病情, 告訴他是食道潰瘍。
腫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療等。 不論哪種治療, 我們對以上兩種類型患者都要做不同的心理護理。
陽型:鼓勵患者採取進攻的戰鬥姿態, 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與疾病鬥爭的積極參加者, 不是束手待斃的犧牲者。 病人自己需要做的是, 增加營養、參加鍛煉和保持積極樂觀、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 像例1, 他非常配合治療, 術後2周很順利出院。
陰型:這類病人需要我們做耐心、大量的思想工作, 可以適當隱瞞病情,
對手術切除後症狀不緩解及晚期腫瘤患者更要注意方式和語言, 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執行保護性醫療措施, 要注愈病人細微的心理變化, 切實做好細緻耐心的心理護理, 努力緩解腫瘤病人的痛苦, 延長其生存期。 為病人最終戰勝腫瘤創造良好的生理、心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