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健康的概念是指不僅在軀體上沒有疾病或衰弱, 而是生理上、心理上、社會適應上都處於完全良好的狀態, 換言之, 一個人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都達到完好的水平方能稱為健康。 這種認識和醫學的發展趨勢是分不開的。 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決定了抑鬱症的最終治療目標也不僅僅局限於軀體症狀的改善上。 在治療手段上也從單純注重生物學干預, 轉為將病因治療、對症治療和功能治療融為一體的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干預。
1.減少並最終消除患者抑鬱障礙的各種症狀和體征。 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手段, 提高臨床治療的顯效率和治癒率, 最大限度減少自殺率和病殘率。
2.恢復患者心理、社會和職業功能, 提高抑鬱障礙患者的生存品質。 參照指標是達到病前狀態或接近所處文化群體中多數健康人的狀態, 不論是客觀標準還是主觀滿意程度。
3.盡可能減少抑鬱障礙的復發。 長期隨訪發現症狀完全緩解者的復發率為13﹪, 部分緩解者的復發率為34﹪。 因此要有效預防復發, 理應提供長期治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