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甲型肝炎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鑒別不難。 甲型肝炎一般呈流行或暴發, 以學齡前兒童及青壯年多見, 起病急, 常有發熱, 病前有可疑不潔飲食史, 而乙、丙型肝炎多為散發, 以成人為主, 多無發熱。
甲型肝炎與戊型肝炎有時不易鑒別, 戊型肝炎亦呈流行或暴發, 亦有不潔飲食史, 但發病年齡以15~39歲年齡組為多, 且淤膽型的比例較高, 而鑒別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病毒特異性免疫學檢測。
急性甲型肝炎並須與EBV感染相鑒別, 後者發熱時間較長, 常有咽峽炎、淋巴結腫大、異型淋巴細胞增多、噬異凝集試驗陽性、抗-HAVIgM陽性等。
此外, 急性重型甲型肝炎須與中毒性及藥物性肝炎相鑒別, 主要根據病前有無誤食毒物或用藥史。
區別甲肝看這2個時期
黃疸期
起病急, 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噁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鳥色逐漸加深, 至本期末程濃茶狀。 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症狀等為主要表現。 本期持續1-21日,
自覺症狀可有所好轉, 發熱減退, 但尿色繼續加深, 鞏膜、皮膚出現黃染, 約于2周內達高峰。 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 肝腫大至肋下1-3cm, 有充實感, 有壓痛及叩擊痛。 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 本期持續2-6周。
恢復期
黃疸逐漸退, 症狀減輕以至消失, 肝、脾回縮, 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 平均個月。 色繼續加深, 鞏膜、皮膚出現黃染, 約于2周內達高峰。 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 肝腫大至肋下1-3cm, 有充實感, 有壓痛及叩擊痛。 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 本期持續2-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