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鮮紅斑痣
①皮損為一個或數個淡紅色或紫紅色斑片, 壓之退色, 外形不規則, 表面平滑, 部分可呈結節狀或疣狀增生。
②出生時或生後不久即發, 隨年齡增長而擴大, 顏色也逐漸加深。
③占位性鮮紅斑痣, 多見於枕部、捧梁部、前額眉間, 不伴有其他畸形, 2歲麗幾乎全部自行消退。
④側位性鮮紅斑痣, 見於顏面或肢體一側, 可伴有某些器官的損害。
2.單純性血管瘤
①紫紅或鮮紅色柔軟扁平隆起, 質軟, 壓之退色, 亦可呈桑椹狀或草莓狀分葉小腫瘤。
②初發如帽針頭至黃豆大, 可逐漸增大, 多為單個。
③生後1 -2 個月出現, 多發生於面部, 亦可見於頸、胸、背等軀幹部, 部分患者5 - 7 歲時自然或因外傷消退, 消退後遺留瘢痕。
3.海綿狀血管瘤
①生後即出現, 病情隨年齡而增長, 達成年時即停止。
②皮損為半球形結節, 扁平隆起或分葉狀腫瘤, 界限清楚;質軟如海綿, 呈鮮紅或紫紅色, 壓之可縮小, 去壓後又復原。
③好發於顏面、頸、項及頭部, 可惡性變, 繼發為血管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