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胃炎我們都不陌生, 胃炎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健康, 所以當出現胃炎的症狀時, 必須及時的上醫院就診。 胃炎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患者更離不開家屬們細心的護理, 做好胃炎的工作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那麼, 為了避免患有胃炎的症狀,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下面專家將為我們講述關於胃炎的相關知識。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 解放軍總醫院等6個醫院報告經5~8年的隨訪觀察淺表性胃炎164例, 其中34例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20 .7%),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與加重因素。
(2)遺傳因素:根據調查,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 有親戚關係的發病率比對照組大20倍, 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金屬接觸: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 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 稱之為排泄性胃炎, 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 碲, 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4)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 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5)缺鐵性貧血: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係密切, badanoch報導缺鐵性貧血50例, 正常胃粘膜, 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占14%,
(6)生物性因素:慢性傳染病如肝炎, 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狀和體征, 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內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複合物, 瑞金醫院報導91例萎縮性胃炎病人, 有24例(26.4%)合併慢性肝炎, 所以慢性傳染病特別是慢性肝病對胃的影響值得注意。
(7)體質因素: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 年齡愈大,
(8)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 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 並破壞胃粘膜屏障, 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 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 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 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 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 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數抗體, 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近年來發現少數胃竇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 它是細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體, 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體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有異常,
(10)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 此後眾多學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 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係, 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溫馨提示:飲食不當, 長期嗜煙酒, 濫用藥物, 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中樞神經功能失調, 使胃粘膜受損, 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 分泌胃泌素的胃竇區切除, 致使胃粘膜營養障礙等, 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生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