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警惕扁桃體的危害

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免疫器官, 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禦門戶, 可抵禦侵入機體的各種致病微生物, 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 特別是在寶寶4歲以前, 作用尤其重要。

扁桃體的生理功能

扁桃體又叫扁桃腺, 在人的口腔中左右各一, 位於口咽兩側, 齶舌弓和齶咽弓之間的三角形間隙內, 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

兒童扁桃體的大小因人而異, 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內。 過去, 醫學界認為扁桃體是一個多餘無用的組織, 有害無益, 因此醫生常常動員病兒摘除, 以清除誘發疾病感染的病灶。 其實, 扁桃體也是人體免疫體系淋巴組織的一部分。

經近年來免疫學研究證實, 扁桃體是個重要的免疫器官, 當受到外界炎性物質刺激後, 扁桃體產生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力會增強, 參與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能抑制細菌病毒在呼吸道黏膜黏附、生長和擴散, 具有防禦和抵抗外界病菌侵入機體的免疫功能, 被稱為人體的“健康衛士”。 這種功能在兒童時期比較明顯, 因此, 扁桃體適度的肥大並非都是病態, 而是兒童的一種正常代償功能和抵抗疾病的生理現象。 在14~15歲以後, 兒童發育到青春期, 隨著免疫系統的逐漸完善, 扁桃體即行萎縮, 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扁桃體炎的危害

正常情況下, 扁桃體的淋巴細胞和抗體能將病菌消滅或控制住,

維持機體的健康。 但是, 任何防禦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當身體抵抗力下降, 如在寒冷或潮濕環境、身體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缺乏鍛煉等情況下, 扁桃體的防禦能力便會減弱;或者當病菌多次侵襲, 特別是病菌數量大、毒力強時, 扁桃體會因寡不敵眾而被病菌攻破佔領, 發生炎症, 出現紅腫、疼痛、化膿。 輕者低熱、咳嗽, 喉部不適;重者高燒不退、呼吸急促, 甚至高熱驚厥。

若治療不及時, 人體抵抗力不足以戰勝病原體時, 炎症就可向周圍組織擴散, 並可經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 使之發生炎症, 還會引起寶寶全身性的病理反應, 如繼發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和無顯著原因的低熱。 當然, 像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中耳炎、副鼻竇炎等併發症也時有發生。

此時, 扁桃體便成了寶寶生病的“罪魁禍首”。

扁桃體是否該提前“下崗”

既然小兒扁桃體經常“惹是生非”, 有些人認為把它摘除就會一了百了。 其實, 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前面我們已提到扁桃體的免疫防禦功能, 即使扁桃體腫大, 其功能依然存在, 仍起著防衛作用。

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免疫器官, 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禦門戶, 可抵禦侵入機體的各種致病微生物, 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 特別是在寶寶4歲以前, 作用尤其重要。 扁桃體是人體天然屏障, 像忠實的門衛, 守衛在咽喉重地。 扁桃體不僅能產生淋巴細胞, 還能參與抗體製造, 抵制和消滅自口鼻進入的致病菌和病毒, 防止疾病發生。

假如因扁桃體發炎而把它切除, 就等於去掉了衛士, 病菌襲來, 長驅直入, 極易引發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臨床上能看到以前做了扁桃體切除術的患兒, 扁桃體窩殘留的扁桃體還會發炎, 有的引發了慢性咽炎、肺氣腫。 因此, 寶寶4歲之前, 一般情況下, 最好不要讓扁桃體提前“下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