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人體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

受者進行同種異體組織或器官移植後, 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等移植物作為一種“異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統識別, 後者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 這種免疫學反應就是移植排斥反應。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各種致病因數有著非常完善的防禦機制, 能夠對細菌、病毒、異物、異體組織、人造材料等“異己成分”進行攻擊、破壞、清除, 這種複雜的免疫學反應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保護機制。 受者進行同種異體組織或器官移植後, 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等移植物作為一種“異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統識別,

後者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 這種免疫學反應就是移植排斥反應。 移植排斥反應是影響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應是非常複雜的免疫學現象, 涉及細胞和抗體介導的多種免疫損傷機制, 發生原因主要是受體和移植物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不同。 因此, 供者與受者HLA的差異程度決定了排異反應的輕或重。 除同卵雙生外, 二個個體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統的組織配型幾乎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供受者進行配型時, 選擇HLA配型盡可能地接近的供者, 是減少異體組織、器官移植後移植排斥反應的關鍵 。

由於器官移植患者術前即存在器官功能不全, 手術創傷大, 術後需要常規應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

術後早期容易發生感染性併發症和手術技術相關性併發症。 近年來, 隨著手術技術和圍手術期治療水準的提高, 術後早期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已經顯著下降。

排斥反應是器官移植患者需要終生警惕的問題。 目前臨床上常規應用免疫抑制藥物進行預防。 術後早期是排斥反應的高發時間, 常需聯合應用大劑量免疫抑制藥物進行預防, 隨著移植術後時間的延長, 排斥反應的發生風險逐漸降低, 可以逐步降低免疫抑制程度。 依據移植物種類不同, 移植術後的免疫抑制方案也存在較大差異, 其中肝臟移植術後排斥反應的發生率較低、程度也較輕, 因而術後應用的免疫抑制藥物劑量也最小。 對於急性排斥反應,

可以採取激素衝擊和增加免疫抑制藥物濃度等方法進行治療, 而對於慢性排斥反應,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逆轉措施, 主要以預防為主。

由於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物, 器官移植受者容易罹患移植術後新發腫瘤、移植術後新發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移植術後患者需定期門診隨訪檢查, 以期早期發現和治療上述併發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