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收藏保值”熱, 收藏品範圍逐漸轉向名貴中藥。 目前, 1克冬蟲夏草的價格已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 一粒10年前生產的僅300余元的安宮牛黃丸竟在網上拍出2萬元的“天價”。
中藥真能“保質”不變,
長期收藏嗎?中醫藥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
中藥在保質期內,
且採用了適當的保存方法,
才能真正“保質”。
一旦中藥品質下降,
藥效降低,
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自然無法“保值增值”,
收藏也毫無價值。
木本藥 木本藥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
但研究發現,
一些藥材的儲存時間長了,
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
但療效卻會降低。
草本藥 草本藥物一旦製成了飲片, 藥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 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 如人參存放1年以上, 有效成分丟失20%~30%;大黃存放5年以上, 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 另外, 如石斛、麥冬等藥材, 為了提高藥效甚至要用鮮草入藥。
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 其保質期應按照西藥執行, 通常不應超過3年。
礦物藥 雖然龍骨、靈磁石、硝石等礦物藥的分子式較為穩定,但長期存放仍會對藥效產生影響, 一般保存期不應超過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