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懷孕後, 寶寶會以一個很快的速度成長。 小傢伙已經開始不甘寂寞了, 此時的他有微妙變化, 媽媽開始擔心寶寶的健康問題了想知道寶寶健康情況嗎?
昨天去做了例行檢查, 剛剛躺在檢查床上, 沒想到大夫的手剛一摸到我的肚子就驚訝地說“孩子不小啊”。 的確, 36周做B超時, 就已經被B超大夫告知孩子的雙頂徑已經達到了95毫米, 當時大夫的反應也很強烈。 雖然我當時沒有什麼明確的概念, 但到網上一查, 許多孕婦到分娩時, 寶寶的雙頂徑都沒有達到95毫米。 但也有些寶媽在論壇中給出了參考值,
一直不大把寶寶的大小當作負擔, 畢竟老公個子那麼高、身材那麼壯, 生個大寶寶出來也不足為奇, 可是昨天大夫的態度可並不讓我輕鬆。 最難堪的是, 醫生發現我自懷孕以來竟然從來沒有檢查過血糖, 一番批評教育後便強行讓我去做糖篩查, 我樓上樓下的一番折騰, 喝葡萄糖水、抽血、取結果, 最後被醫生告知血糖值7.8, 略高。 於是再次接受批評教育, 並再次被告知需禁糖3天, 第四天空腹複查血糖。
於是我直在哀怨自己, 唉, 懷一個寶寶真是不容易啊, 做一個健康的准媽媽更是不易, 想想我可愛的點心、水果, 也只能忍痛說再見了。
超聲波產前診斷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產前診斷手段,
至少到目前為止, 尚未發現超聲波檢查後有副作用發生。 據臨床觀察, 經過超聲波檢查和未經超聲波檢查出生的新生兒, 兩者在孕齡、頭圍、體重、身長、先天畸形、新生兒感染等各方面均無區別。 超聲波檢查對胎兒及其以後的生長發育沒有什麼不良影響。
羊膜腔穿刺
羊膜腔穿刺被用於確診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神經管缺陷, 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來的遺傳性代謝疾病。
不少孕婦認為這樣的檢查難免會影響胎兒或引起流產, 因此很不願做該項檢查。 實際上這些擔心和顧慮是沒有必要的。 羊膜腔穿刺並不可怕, 是一項十分成熟、安全的產前診斷技術。 醫生建議做羊膜腔穿刺檢查, 是懷疑胎兒不正常, 如把出生異常兒的危險性與穿刺可能造成的危險性相比, 權衡得失, 那麼你就會理智地接受醫生的建議了。
${FDPageBreak}
X射線檢查
眾所周知, x射線對胎兒有一定的損傷, 但這主要是在妊娠早期。 開展超聲波檢查以後, X射線檢查已很少用於產前診斷了。 但X射線檢查在觀察胎兒的骨骼發育方面具有其他檢查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優點。
絨毛細胞檢查
絨毛細胞檢查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產前診斷技術。 它主要是用一根細細的塑膠管或金屬管, 通過孕婦的子宮口, 沿子宮壁入內, 吸取少量絨毛進行細胞學檢查。 懷孕40-70天時, 胚泡周圍佈滿絨毛, 是進行檢查的最佳時間, 比羊膜腔穿刺的最佳時間要早得多, 其意義當然就大多了。 目前它主要用於瞭解胎兒的性別和染色體有無異常, 其準確性很高, 國內已開始逐步推廣應用。 從前幾年應用的情況來看, 它對孕婦無不良影響, 通過對出生的新生兒及其日後的隨訪觀察,
胎兒鏡檢查
這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產前診斷項目。 一般在懷孕第15-20周時進行檢查。 用超聲波定位後, 經過局部麻醉作一腹部小切口, 將此鏡插入羊膜囊, 可以直接觀察胎兒的外形、性別, 判斷有無畸形, 進行皮膚活檢或從胎盤表面的靜脈抽取胎兒血標本, 能對胎兒的某些遺傳性代謝疾病、血液病進行產前診斷。 它的應用使產前診斷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國外一些研究機構還用它給胎兒注射藥物, 甚至對胎兒腦積水和尿道梗阻進行外科手術。 這些成果確實很有吸引力。 但事實上只有極少數孕婦需要進行胎兒鏡檢查, 而且它造成的胎兒流產率達5%,由操作引起的胎兒死亡率達4.7%。因此,目前使用尚不廣泛。
對於可能有異常的胎兒進行產前診斷是優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生出異常兒的風險相比,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孕婦和家屬應正確認識這些檢查技術,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應該聽從醫生的勸告,接受檢查,千萬不要因為某些不必要的疑慮而失去產前診斷的最佳時機。
而且它造成的胎兒流產率達5%,由操作引起的胎兒死亡率達4.7%。因此,目前使用尚不廣泛。對於可能有異常的胎兒進行產前診斷是優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生出異常兒的風險相比,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孕婦和家屬應正確認識這些檢查技術,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應該聽從醫生的勸告,接受檢查,千萬不要因為某些不必要的疑慮而失去產前診斷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