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中藥預防皮膚病
按未病先防的養生觀, 應著重強調“風疹”的防治。 風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 發病迅速, 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 或成塊成片, 或呈丘疹樣, 此起彼伏, 疏密不一, 並伴有皮膚異常瘙癢, 隨氣候冷熱而減輕或加劇。
在預防和治療上應以疏風祛濕, 清瀉血熱為原則。 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是很有效的辦法, 可在中醫指導下應用一些龍膽瀉肝湯、防風通聖方、除濕丸等中藥。
二、皮膚病人:清淡素食清晨鍛煉
從中醫上講對各種類似的皮膚病人, 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
積極進行體育運動, 提高身體素質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應當順應陽消陰長的規律, 鍛煉者應當早起晚睡, 早晨鍛煉最好在清晨。 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 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 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應當以剛出汗為度。 鍛煉時間不宜過長, 在間歇時, 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 鍛煉後, 應用溫水洗澡。 浴後, 進行5~6分鐘自我按摩,
三、哪些花草可防病
1、金銀花
金銀花性寒味甘, 是清熱解毒聖藥。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 金銀花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 用於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及皮膚瘡瘍、丹毒等症。
2、菊花
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 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 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 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 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 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症。
3、薔薇花
薔薇花性味甘涼, 除了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 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 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 清熱除煩。
中醫治療皮膚病不僅僅是依賴藥物, 同時更注重強調平時的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