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一生病就吊針隱憂多

秋風乍起, 兒科補液室裡擠滿了啼哭的孩童和焦心的家長。 小陳抱著兩歲大的女兒琳琳, 正坐在長椅上等候輸液, 只聽琳琳在媽媽懷裡大聲哭嚷“我不打針, 我要回家!”

看著汗流浹背的乖孫, 一旁的奶奶心疼了, 直埋怨小陳:“不就是感冒發燒嗎, 又不是什麼大病, 吃吃藥就好了, 用得著打吊針嗎?人這麼多, 都等半小時了, 孩子一直哭, 沒病都熬出病了。 ”

“琳琳體質差, 感冒發燒打吊針才好得快, 否則發展成氣管炎、肺炎就更麻煩了。 ”小陳爭辯道。

“你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吊針打, 大病小病, 不都是吃藥就好了?琳琳現在已經不舒服了,

你還要給她打針, 弄得女兒哭個不停, 你不心疼我心疼。 ”

“孩子很難灌藥的, 這裡的護士技術了得, 一針就行, 還是吊針好。 ”

一時間, 婆媳倆各持己見, 爭執不下。 看到正在巡視補液的醫生, 小陳忙招呼道:“醫生最有發言權, 您來評評理, 是不是打針好得快?”“二位少安毋躁, ”醫生微笑著說, “你們都很疼愛孩子。 究竟要不要打吊針, 聽我慢慢給你們解釋好嗎?”

打吊針, 並非最安全省事的選擇

現在不少家長, 為了儘快減輕孩子的病痛, 也為了省卻灌藥的麻煩, 往往主動要求給孩子打吊針。 而部分醫生為避免與家長起紛爭, 也樂於給小兒開吊針, 故小兒動輒打吊針的情形越來越普遍。 然而, 孩子病了, 打吊針真能“針”到病除嗎?

打吊針, 即臨床上的所謂靜脈輸液法, 藥物通過靜脈輸注, 能直接快速進入血液迴圈, 故起效較快, 藥效可靠, 因而受到廣大家長和醫生的青睞。 但在輸液過程中, 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和一定的危險性:由於藥物直接迅速進入血液迴圈, 故藥物過敏或中毒的概率相應增加;所用輸液中含一定的致敏原物質, 可能引發易感人群的輸液反應;輸液過程若消毒措施不足, 容易招致病原體入血, 造成感染;藥液刺激血管壁, 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應, 並誘發靜脈炎或靜脈栓塞;而輸液期間孩子若哭鬧掙扎, 配合欠佳, 更容易使藥物滲漏, 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等。 可見, 輸液過程隱患不少, 打吊針, 並非最安全省事的選擇。

小兒患病, 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途徑

那麼, 小兒患病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打吊針呢?具體來說, 當患兒病情嚴重、危急, 因昏迷或嘔吐不能服藥, 或患消化道疾病導致腸吸收不良, 或某些藥物不宜口服時, 應採用靜脈注射(打吊針)法。

小兒患呼吸道感染時, 常發燒、鼻塞、流涕、咳嗽, 治療上多以對症為主, 此時霧化吸入有助於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 稀釋痰液。 低熱時, 可不急於退熱, 若體溫超過39攝氏度, 可口服退熱藥或肌注退熱針。 一般來說, 如果孩子病情不重就無須打吊針;如若病情危重, 感染控制不佳, 持續高燒、脫水明顯, 或咳嗽頻密、痰稠喘憋時, 才應考慮輸液治療。

小兒腹瀉時, 治療上首要的是給孩子補充足夠水分, 並適當減少食量和餵食次數,

以減輕胃腸負擔。 如果出現輕中度脫水, 可予以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 仍無須急於打吊針;中度以上脫水(孩子精神委靡, 口唇呈櫻桃紅, 呼吸急促, 皮膚出現花紋, 手腳涼, 少尿或無尿), 或嘔吐嚴重不能進食, 或明顯腹脹時, 則應及時採取輸液治療。

概而言之, 小兒用藥, 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途徑, 必須結合病情的輕重緩急、用藥目的及藥物自身特性等因素綜合考慮。 一句話,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原來用藥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呀, 現在我懂了, 怎麼給孩子治療, 還是應該由醫生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以後我再不會盲目迷信打吊針了。 ”小陳感激地說。

編輯推薦:

孩子常生病勿濫用藥物 試試10招提高抵抗力

孩子突然生病 家長怎麼辦?

孩子生病用藥的常見誤區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