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母親常嘮叨 孩子易患“智愚症”

有位母親, 經常當著她孩子的面對別人說:我這孩子只愛聽故事, 不愛講故事;愛亂畫, 不愛寫字;膽子大得誰都不怕……果然, 孩子上學後, 不願回答老師的提問, 愛自己亂畫而不願寫字, 常常不顧老師的勸阻與批評破壞課堂紀律。 老師和家長都以為他是個弱智兒童, 可智力測驗結果表明他智力正常。 最後經專家鑒定, 孩子患的是“誘導性智愚症”, 其成因很可能來自他母親那經常性的口頭強化。

積極暗示, 懶散者也會大變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次這樣的試驗:當時美國招募了一批不三不四的人到前線打仗,

他們紀律散漫, 很不聽指揮。 後來, 當局請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 心理學家要他們每人每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 他們很高興, 但都不知寫些什麼。 於是, 心理學家就將信的內容擬好, 要他們自己抄一遍。 信的內容是要他們告訴親人, 自己在前線如何勇敢, 如何聽指揮和立戰功等, 每次的內容都基本相似。 半年之後, 他們竟一個個都變了樣, 變得像信中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 是什麼力量致使他們變好了呢?——就是那良好願望的暗示作用。 這個試驗說明:人都需要給予積極的關注。 成年人況且如此, 更何況孩子?所以,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 需要多給孩子以積極的關注。

所謂積極關注, 是指對孩子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光明面或長處予以有選擇性的關注,

從而使孩子擁有正向的價值觀。

給孩子“新鮮的油煎土豆片”

孩子都渴望得到關注, 然而, 對兒童的好言行、好品德, 有些父母每每視而不見, 置若罔聞, 不及時給予微笑、讚揚等肯定表示。 只有當孩子不聽話或有越軌行為時, 才給予管教。 結果, 在兒童頭腦裡形成的結論是:只有犯錯誤闖禍, 才會引起父母和老師的注意。 於是, 壞習慣反復強化, 最後幾乎根深蒂固, 出現“屢教不改”, 甚至“打死也不改”的後果。

美國兒童教育學家多德森博士曾打了一個比喻:新鮮香脆的油煎土豆片比半生不熟的土豆片更受人歡迎, 然而對一個饑餓的孩子來說, 假如他能得到的唯有後者, 他也一定會吃得很香。

這個比喻就是說, 孩子在精神上首先需要的是得到關注, 即使那種關注來源於不那麼令人愉快的批評, 他們也會充滿期待。 因此, 家長和老師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孩子, 把沒完沒了的批評貶低變為細心觀察孩子的長處和微小進步, 並適時給予肯定和贊許。 尤其在客人面前, 父母不妨誇誇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之處, 這樣就強化了好行為, 也淡化了壞行為。 想想我們自己, 一些興趣、愛好與能力特長的形成, 並不是因為經常受到批評, 而是因為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揚, 使自己的自尊、自信得到滿足而形成的。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總是抱著過於消極的態度, 因為擔心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而對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特別關注,

甚至一天到晚嘮嘮叨叨掛在嘴邊, 那麼, 這種特別關注只會讓孩子更加“我行我素”。 本文開頭那個“誘導性智愚症”的孩子就是這麼來的。

換個角度, 發現孩子的亮點

當然, 肯定和讚揚孩子時要實事求是, 不可言過其實, 或按自己心目中的要求去胡亂肯定, 這樣孩子會很反感的。 有一位中學生告訴我, 他父親在表揚他的時候, 他總覺得比打他一頓還難受。 需要指出的是, 許多父母亦知道要多肯定孩子, 但在他們眼裡卻難以發現孩子有什麼長處和優點。 如有的父母在諮詢中講了孩子一大堆缺點或不良行為, 把孩子講得一錢不值, 要他談談孩子有什麼優點和長處時, 卻幾乎交“白卷”。 所以, 父母不僅要知道孩子需要積極關注,

更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亮點”予以鼓勵。

如老師提問時, 有學生總是搶答, 以致擾亂課堂秩序, 一些老師往往只看到這一消極影響, 認為學生是想出風頭或存心搗亂, 便予以批評, 卻沒有看到他有可能是對課程很有興趣等積極的動機。 又如孩子犯錯誤後, 老老實實不敢出聲, 你不要只以為他是怕受懲罰, 加以嘲笑或訓斥, 而要看到他心中的懊悔, 肯定他的態度誠懇和知錯想改。

總之, 只要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就不難發現孩子的“亮點”。

編輯推薦:

孩子易生病怎麼辦?孩子易生病全因父母常嘮叨?

聽媽媽的話竟聽成精神障礙?

教你鑒定嬰兒智力的五種方法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