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職場人網上吹水也要注意尺度

企業選人背景調查已深入網路的細枝末節

寫博客、微博,在各類社交類網站灌水,已經成為時下職場人士的一大習慣和消遣。 這種習慣給職場人士帶來的一大好處是給外人,包括企業和獵頭公司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有機會謀得更好的職位,但另外一方面,“言多必失”,在企業對應聘者背景調查做得越來越深入的當下,一次無意在網上對前任老闆的抱怨就可能影響到你今後的求職。

在職場專家看來,職場人士在網上留下了痕跡就很難抹除,而這些言行對後續的影響也很難估量。 因而職場人士在網上也要慎言,注意展現一種成熟的職業心態,言行要符合大眾的價值觀,違反基本的職業道德是大忌。

社交類網站也成為獵頭的尋人陣地

在目前人才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下,企業要招人不難,難的是招到與崗位匹配的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 很多企業把這一難題交給了專業的獵頭公司。 那麼獵頭公司又是如何找到這類人才的呢?

華夏菩道的獵頭顧問范廣告訴記者,每個獵頭公司都會有自己的人才庫[1.06 0.95%],這個是他們為企業獵尋人才首要參考。 當企業需要的人才不在這個人才庫裡面的時候,獵頭顧問就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獵尋合適的人才。

“除了在自己的人脈圈裡找熟人推薦,我身邊的一些顧問們都開始在一些人際交流網站上搜尋人才。

最常用的就是人和網、名片網等。 ”范廣告訴記者,他現在正為某公司獵尋一個總經理助理的職位,就是通過這類網站找到了幾個合適的人選。 亨特爾獵頭的首席顧問朱正華也表示,網路已經成為搜尋人才的便捷通道。

據瞭解,在國外運用社交類網站發掘新員工也成為一種流行和趨勢。 據英國招聘/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co.uk近日公佈的一項網上調查結果顯示,53%企業使用者在招聘新員工時,會使用社交網站提供的各類工具,對潛在新員工進行初步篩選。

背景調查手段越來越高明

雖然借助網路,職場人士有了更多的機會進入企業和獵頭公司的視線,推動了職場人士職業發展的進程,但是在網路上個人資訊的過度暴露也容易給求職者帶來求職的隱患。

朱正華坦言,現在企業招人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崗位,都會對應聘者做細緻而深入的背景調查。 至於深入的程度,朱正華告訴記者,可以用“挖地三尺”來形容。

據介紹,做背景調查最傳統的方式就是打電話到應聘者的原單位,通過與他的前同事、前老闆等的交談來瞭解應聘者的能力、口碑等資訊。 隨著網路的發達,背景調查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元化,調查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入。

他們除了在應聘者的博客、MSN空間和QQ空間等開放的空間去搜尋有關資訊,還會主動地在網上百度求職者的個人資訊,此外還會進入一些流行的人際交流網站,譬如開心網、人人網等暗訪。

另外,對於有些企業的特別要求,譬如“應聘者一定要正直、清白、無犯罪記錄”等要求,獵頭公司甚至會到警察局去查應聘者是否有犯罪記錄等。

“當一個人在自己熟悉的網路圈子裡,他往往會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有些資訊往往是掩蓋不住的。 有時候真的會發現一個優秀的應聘者身上存在企業用人的大忌。 ”朱正華表示。

範廣也認為,因為有了網路以及各種人際溝通的平臺,職場人士的個人隱私就會越容易暴露。 無論是有意的無意的,還是主動的被動的。 而這些隱私往往會影響到企業用人的最終選擇。 因而他建議職場人士在網上也要慎言,“在網上留下了痕跡就很難抹除,而這些言行對後續的影響也很難估量。

背景調查中常見的“落馬”典型

對於在深入的背景調查中落馬的幾類典型,朱正華表示主要有以下幾類:

首先就是攻擊前雇主、前客戶等。 雖然職場人士的離職可能有企業方的原因,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怨氣,但是在網路上的發洩就會被認為是一種情商不高的標誌。 這甚至會影響到獵頭公司幫其做面試輔導的意願和效果。

最不可饒恕的應該就是洩露公司機密。 這種行為有了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競業禁止協議也不見得會對這類人起多大的作用,因此任何公司都不願意養虎為患,對這類人才一定敬而遠之。

此外,個人作風有問題、不能正確地處理家庭矛盾、團隊合作能力差等也是容易從網路中發現的問題。

“當然職場人士也不能因此就把網路當作洪水猛獸,甚至緘口不言。”朱正華認為,從利於職業發展的角度,職場人士還是要善用網路,只不過要注意尺度。

他認為,博客等還是可以照寫,水還是可以照灌,但是要注意展現一種成熟的職業心態,有些言行還是要符合大眾的價值觀,當然也絕對不能違反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FDPageBreak}

-資料

社交網站資訊對個人求職的影響

英國招聘/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co.uk調查顯示,企業使用者在使用社交網站後,求職者往往由於以下原因被拒:

求職者沒有如實講明其工作能力和資質(38%);

求職者溝通能力較為匱乏(31%);

求職者發表帶有偏見的言論(13%);

求職者在網上發佈過自己曾酗酒或吸毒的資訊(10%);

求職者在網上發佈過不應公佈的圖片或其他內容(9%);

求職者在網上惡意攻擊前雇主、前同事或前客戶(9%);

求職者在網上洩露屬於前雇主的商業機密資訊(8%)。

另一方面,求職者往往由於以下原因更容易成為企業新員工:

在個人求職頁面資料上如實公佈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資質(61%);

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41%);

綜合素質較高(37%);

頁面資料能提供與求職者個性相符合的資訊(28%);

求職者具備創新能力(24%);

求職者提供自己的工作照(24%);

求職者提供自己的各種獲獎資訊(15%);

其他人對求職者予以較高評價(15%)。

“當然職場人士也不能因此就把網路當作洪水猛獸,甚至緘口不言。”朱正華認為,從利於職業發展的角度,職場人士還是要善用網路,只不過要注意尺度。

他認為,博客等還是可以照寫,水還是可以照灌,但是要注意展現一種成熟的職業心態,有些言行還是要符合大眾的價值觀,當然也絕對不能違反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FDPageBreak}

-資料

社交網站資訊對個人求職的影響

英國招聘/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co.uk調查顯示,企業使用者在使用社交網站後,求職者往往由於以下原因被拒:

求職者沒有如實講明其工作能力和資質(38%);

求職者溝通能力較為匱乏(31%);

求職者發表帶有偏見的言論(13%);

求職者在網上發佈過自己曾酗酒或吸毒的資訊(10%);

求職者在網上發佈過不應公佈的圖片或其他內容(9%);

求職者在網上惡意攻擊前雇主、前同事或前客戶(9%);

求職者在網上洩露屬於前雇主的商業機密資訊(8%)。

另一方面,求職者往往由於以下原因更容易成為企業新員工:

在個人求職頁面資料上如實公佈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資質(61%);

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41%);

綜合素質較高(37%);

頁面資料能提供與求職者個性相符合的資訊(28%);

求職者具備創新能力(24%);

求職者提供自己的工作照(24%);

求職者提供自己的各種獲獎資訊(15%);

其他人對求職者予以較高評價(15%)。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