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喝“生水”, 於是“喝生水要拉肚子”就成了一個信條。 到了國外一看, 原來他們根本沒有喝開水的習慣!——即使是剛剛生完孩子的產婦, 護士送來的也是一大杯冰水。 那麼, 喝開水還是喝涼水, 差別在哪兒呢?
人們說“一滴水就是一個世界”。 即使是看起來很“乾淨”的水, 裡面也含有各種各樣的東西。 對人們的健康來說, 可能的有害物質主要有這麼幾類:一是有毒無機物, 如汞、鉛、砷以及亞硝酸鹽等等;二是致病細菌;三是某些分泌毒素的藻類。 這些物質往往是天然存在的, 通常所說的“水質”往往也就取決於這些成分的含量。
人類為了滅菌 卻“製造”出各種致癌物
致病細菌能對人體產生立竿見影的危害, 所以對水進行滅菌處理也就成了飲用水的常規步驟。 對於自來水來說, 經常用氯氣或者次氯酸鹽處理。 這是一種滅菌效果很顯著的手段, 對於減少致病細菌導致的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 但是, 後來人們發現, 這種處理產生的副產物, 有一些能夠致癌。 這樣的處理, 也就可以說是“才出虎口, 又入狼窩”。 所以,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能夠滅菌而副產物危害又比較小的處理方式, 比如現在瓶裝水所用的臭氧處理, 就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方式。 但是它產生的副產物溴酸鹽卻也還是一種可能致癌的物質。
這些滅菌副產物, 也就成為了飲用水中“人工產生”的可能有害的物質。
燒開水殺死了病菌 卻助長了其他有毒物
燒開水是最直接最簡便的殺死致病細菌的手段, 這也是“喝開水不拉肚子”的原因。 但是, 燒開水不能解決藻類的毒素, 甚至有助於藻類毒素的釋放。 它也不能解決有毒無機物的問題。 在燒開水的過程中, 水總會蒸發, 因而開水中的有毒物質濃度甚至比“生水”更高。 至於自來水中的滅菌副產物, 基本上也不會被去除, 反而濃度會增加。
所以說, 燒開水解決了一個看得見的問題, 卻可能產生看不見的危害。 畢竟, 那些有毒無機物或藻類毒素對於健康的影響都是長期的慢性的。
${FDPageBreak}
沒有“毒”的水在哪裡?
不難看出, 飲用水的安全, 燒不燒開不是關鍵, 裡面有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合格的自來水、瓶裝水、純淨水, 已經經過了滅菌處理, 燒開的意義已經沒有了。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 這些水源的水質如何, 以及經過了什麼樣的處理。 差的水源, 可能含有更多的致病細菌和藻類, 就需要更多的滅菌物質去處理。 它們死了, 但是殘骸還在, 尤其是藻類的毒素也還在。 這樣, 產生的滅菌副產物也就會更多。
人們對於飲用水的認識越深入, 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就越多。 按下了葫蘆, 又起了瓢。 為了盡可能地減小潛在的危害, 現代飲用水系統或者水處理工業都變得非常複雜。
自己能夠做什麼
既然我們不可能把水裡的有害物質完全除去, 所以飲用水中一定量的有害物質就是不可避免的。 好在人體本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所以只要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低到一定程度, 對於人體的危害就還是可以忽略的。 科學研究的目標就是不斷改進處理的技術,
對於個人來說, 總是希望得到最大的保護。 燒開水更多地是一種習慣。 對於泡茶沖咖啡來說, 開水的高溫是從固體中提取出目標物質的必要手段。 而燒開了水再放涼了喝, 對於增加安全性而言意義並不大。
兩點實用的建議
水就是水, 衛生安全是最重要的。 那些似是而非的“保健處理”都是商家的炒作, 找不到科學的支持。 對於家庭來說, 使用一個品質好的濾水器可以進一步去除自來水中的重金屬、毒素以及一些滅菌副產物, 可能是家庭能對水進行的最有意義的處理了。 至於燒不燒開,倒沒有太大關係。
許多有錢有閑的人喜歡到某個“好水源”的地方打幾大桶的水,運回家裡慢慢喝。實際上,這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新打的水可能是“好”的,但是未經任何滅菌處理的水就是細菌和藻類生長的樂園。在你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它們已經在裡面星火燎原。
至於燒不燒開,倒沒有太大關係。許多有錢有閑的人喜歡到某個“好水源”的地方打幾大桶的水,運回家裡慢慢喝。實際上,這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新打的水可能是“好”的,但是未經任何滅菌處理的水就是細菌和藻類生長的樂園。在你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它們已經在裡面星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