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母嬰>正文

夏季怎麼防範手足口病方法

初夏時節是手足口病流行期, 由於手足口病發病急, 如果耽誤治療, 易引發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等多種併發症, 嚴重時甚至可以致死。 所以, 家長平時應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 而在日常生活中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 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居室要常通風;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 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 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家長細心辨別手足口病

由於手足口病發病急, 如果耽誤治療, 容易引起併發症, 影響疾病治療效果。 所以, 家長平時應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 如果出現發燒等症狀, 就應該及時到醫院, 讓醫生鑒別病情。 一般來說, 家長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識別手足口病。

摸一摸: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狀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8℃左右), 隨即出現咽痛, 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 疫情高發季節, 家長應多摸摸孩子的額頭和身體, 看是否發燒了。

看一看:檢查口腔時, 看咽部黏膜上是否有多發皰疹,

手足遠端部位是否出現丘疹或皰疹, 一般有米粒或綠豆大小, 呈圓形或橢圓形, 周圍有紅暈, 無明顯瘙癢感。 有的患兒肛門周圍也會出現類似皮疹樣的疹子。

手足口病的症狀表現是什麼?

一般表現:寶寶感染病毒後, 通常 2 ~ 7 天出現症狀。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類似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會出現發熱(有的寶寶並不發熱)、咳嗽、流鼻涕、流口水、飲食困難等症狀。

特徵性表現:手足口病的特徵性表現是長皰疹。 皰疹可以出現在口腔(包括舌、頰黏膜及咽峽部)、手部、足部、臀部及肘、膝、月國窩部位。 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 表皮較厚, 內有混濁液體, 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 大小不等, 周圍皮膚發紅, 在同一患者, 手、足、口皮疹不一定全部出現,

不典型、散發型的孩子出疹只表現在寶寶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上。 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 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 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 周圍有紅暈, 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 唇齒側也常發生, 疼痛明顯, 破潰後影響寶寶的進食。 水皰和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隨時用濕巾給娃擦手, 該病是以消化道傳播為主, 比如嬰幼兒吃手、玩玩具、用不乾淨的手抓東西吃, 都會使病毒進入食道, 侵入體內。 也有少數病例出現咳嗽症狀, 病毒會在咳嗽時噴出一些飛沫, 帶到空氣中, 如果班級不開窗, 病毒會侵襲免疫力低下的孩子, 目前這是次要傳播途徑。

預防上, 首先要勤洗手,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

而且不要讓生人抱、摸、碰孩子, 儘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尤其是室內的遊樂場所。 帶孩子在外面玩耍時, 準備好帶有消毒製劑的濕巾, 大人和孩子隨時擦手, 能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家長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手腳、臀部是否有疹子出現,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發熱, 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診治, 以免貽誤病情。 因為目前從患者來看, 少數病人病情迅速, 危重症孩子愈後不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