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真的可以瘦身嗎?這是很多希望通過運動來瘦身的人的疑問, 其實運動不是單方面的, 要形成一整個的瘦身計畫, 運動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而還需要健康的飲食來配合, 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消滅脂肪, 很多人是也運動了, 但是沒有減了肥, 原因是動得多了, 但是沒有管好自己得嘴, 吃的多了反而胖了, 所以大家要注意。
人們有一個普遍的想法是, 體重是靠一個人的毅力決定的, 沒有毅力的人才會忍受一身橫肉而不做改變。 的確, 我們可以堅持鍛煉, 可以避免攝入高熱量食品和碳酸飲料, 但人體本身並沒有靠持久運動減肥的機制。
我們知道, 脂肪是人體簡單的能量儲藏機構, 它能將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 以便在食物匱乏時供身體消耗。 但在現代社會, 這種機制保存下來的多餘能量幾乎找不到被消耗掉的機會, 所以它們日積月累就變成了脂肪層。
一些人能夠克服這種基本的心理狀態,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很成功。 “飲食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能量消耗的數量, 如果你經常活動, 你就更容易感到饑餓並且吃得更多, 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個讓人非常絕望的理論:動得越多, 吃得越多。 如果你強迫自己慢跑一個鐘頭, 你的自身調節能力就會相應地減弱, 在面對蔬菜和比薩時, 你更傾向於選擇後者。 就拿一個孩子來說,
《國際肥胖症雜誌》發表了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的論文, 論文作者戈特梅克說:“人們廣泛認同一個假設, 即增加活躍性能影響到任何‘能隙"的淨減少量。 能隙是一個用來描述不同情況下攝入和消耗的卡路里差值的術語, 人們認同的這個假設的意思是, 活動增加有助於減少能量囤積, 也就是活動增加會減少脂肪積累。 ”
但是, 通過他們為期18個月涉及538人的研究表明, 當孩子們鍛煉結束後會吃得更多, 不是只多一點, 而是平均比他們消耗的要多100卡路里。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運動並沒有對日益增多的肥胖大軍提供太多實質性的幫助。 研究人員也意識到, 依靠鍛煉來燃燒卡路里的效率相對來說並不高, 於是, 有些科學家開始將目標轉向了通過更直接的方式減少脂肪。
除了儲存能量, 脂肪在體內還有許多重要作用。 脂肪細胞能夠製造超過100種不同的化學信號和激素, 還能調控身體脂肪, 對健康有許多好處。 腹部周圍的脂肪, 被稱為“腹內脂肪”,
這裡提醒大家不要是這邊經常活動, 那邊是大口大口的吃, 這樣是不行的, 不利於減肥, 大家要注意運動加上飲食這樣調配起來進行, 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很多人就是進入這個動得越多, 吃得越多的怪圈裡, 導致減肥失敗, 提醒大家要注意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