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犬的從眾心理

不知從何時而起, 都市里一下子冒出那麼多的狗。 養犬成為一種時髦。 不論什麼人, 牽上一隻狗, 似乎就混上了“小康”, 有了幾分得意。 都市里本來就痰跡遍地, 如今又添加了到處的狗屎, 稍不小心, 就會踩上一腳。
有些人愛犬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隔壁鄰居養了一條京巴狗, 那天下雨, 她把她的小寶貝抱在懷裡, 在樓道口指著外面柔聲地說:“你看, 外邊兒下雨了是不是?媽媽沒騙你吧!咱們出不去了, 就在家裡玩吧……”這個女人是大院裡有名的潑婦, 罵人特別的厲害, 誰都不敢惹她。 若不是親眼看到, 誰能想到,
她對狗會這樣溫柔、和藹和耐心呢。 胡同裡還有一個下崗女工, 收入有限, 平時對自己是省吃儉用, 而對她養的那兩條京巴狗卻異常地大方, 經常給它們喂羊肝、優酪乳……她更是整天抱著那兩條狗, 寸步不離。
我也喜歡狗。 但我喜歡的是大一些的, 魁梧一些的, 威猛一些的, 像德國黑背、英國牧羊犬之類。 說白了, 我就是喜歡那種有些功能、起些作用的狗。 比方說, 軍犬、警犬、緝毒犬、導盲犬……哪怕是看家的“土狗”。
都市居民為什麼養犬?原因很多。 有些人為了找個伴, 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有些人為了賣小狗崽子, 賺錢;有些人為了滿足虛榮心, 炫耀自家養的犬品種高貴;有些人養犬是基於性方面的需求;而大多數人則是從眾心理作祟——人家養了,
我也得養, 也就是起哄。
這些年來, 一哄而起的事件在咱們國家頻頻發生。 比如, 上個世紀50年代“打雞血”成風, 說是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結果是, 每天一大早在醫院的門口都出現“長龍”。 每個人懷裡都抱著一隻未曾婚配過的小公雞, 等待著抽取小公雞的血液往自己的身體裡注射。 一時間, 那些還處於“處男”狀態的童子雞成了搶手貨。 後來, 養魚成風, 做沙發成風, 養紅茶菌成風, 養君子蘭花成風, 練各種氣功的成風, 浮誇成風, 虛報成風……這些年, 人們又奔發財路而去, 於是全民經商:開店做買賣、全民炒股、全民買基金……前些天, 在銀行見一老嫗也擠在人群中要買基金。 輪到她時, 銀行營業員問她買哪一種基金,
她茫茫然, 竟答不上來。
一哄而起, 必然一哄而散。 這是從眾心理行為的一個特點。 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見人養, 他也養, 養了幾天不喜歡了又扔, 造成當今流浪狗、流浪貓到處皆是。
從眾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有利於學習到知識, 有利於學到他人的經驗, 擴大視野, 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 克服固執己見和盲目自信。 但是從眾現象也有著不容忽視的消極作用。 它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思維, 扼殺了創造力, 甚至使人失去判斷成為盲從。 在社會上, 如上邊所說的, 許多人好趕個熱鬧, 好跟風, 有些人甚至失去理智, 處於狂熱狀態、癡迷狀態。
一般來說, 從眾心理和暗示心理有關聯。 而文化水準不高的人群, 則往往暗示性比較高。
因而, 他們往往缺乏自己的主見, 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容易人云亦云, 容易有從眾心理。 因此說,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 不失為減少從眾行為的一條途徑。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