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和疼痛?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麻塞諸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一組健康志願者, 對他們的腦功能進行了檢測。 結果發現, 心無雜念、腦子裡什麼也不想的時候, 大腦中的α腦電波得到加強。 這種特殊的腦電波位於大腦的最外層皮質, 可以抑制資訊超載, 讓人們的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 從而改善情緒, 減輕壓力, 緩解焦慮不安。 研究領導者, 凱薩琳·科爾醫生表示, 這種方法還能加強記憶力, 緩解疼痛, 並提高免疫力。
發呆減壓成時髦
生活中,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開會的時候, 聊天的時候, 自己會有一段時間愣神,
據瞭解, 現在不少年輕人會不自覺的用“發呆”減壓, 例如, 一陣緊張工作節奏後, 到某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發呆;或是利用坐車的閒暇時間發發呆, 即使不小心坐過站也是一種愜意, 不過前提是時間充裕。 這種發呆也是一種“私奔”, 一種和心境的“私奔”, 似乎什麼都在想, 又似乎什麼都沒想, 茫茫然地任大腦處於“意識流”狀態, 很享受。 而這之後便重新收拾心情, 以全新的狀態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專家表示, 發呆是一種專注的無意識。 它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疲勞,
孩子發呆容易自閉
不過專家也提醒, 對於有自控能力的大人, 發呆是一種休息和調劑, 但如果孩子經常出現發呆的話, 可一定要注意了。 因為對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來說, 發呆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 如果任由孩子經常性發呆, 完全沉浸在自己獨立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