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天然的、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的人們, 特別是青少年群體, 面對新事物往往會表現的趨之若鶩, 又加之在校青少年的學習壓力大, 精神長期緊張, 人際交往中又不是出現困惑, 而與父母間的交流貧乏, 都導致青少年處於一種生理和心理苦惱期, 長期受壓抑需要一條途徑加以宣洩。 而上網這種被視為可以獲得理解的這條途徑, 自然會成為他們的“生命”。
而當青少年沉溺于上網時, 又不能很好的掌控分寸, 可能會受到黃色網站的危害。 還會使他們迷失於虛擬世界, 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
網癮少年?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border=0>
推薦閱讀:8大暗示讓你快樂無比
1、父母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 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 家長應該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去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瞭解孩子所需所想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 如家長可經常與孩子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 尊重孩子的認知,
2、積極採取措施轉移孩子注意力, 將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確的軌道。 家長、老師應設法引導青少年的求知方向, 從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心理特性出發, 幫助其樹立起遠大的目標, 培養其高尚的情操, 加強其自控力。 如學校經常性地開展各種文體活動, 長期主辦各種興趣小組, 針對學生的特長與興趣, 舉辦各種特色培訓班, 積極鼓勵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有益的夏令營等。 有意識的將青少年的視線從網路上轉移。
3、開展正常的性知識教育, 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神秘感和性苦悶。 家長和老師可通過適當方式, 對其進行一些性知識的教育講解。 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生理現象和性困惑,
4、青少年應加強自身的心理品質與控制力。 首先青少年應樹立一個堅定正確的奮鬥目標, 以此為動力培養自己的控制力與忍耐力。 加強自身情操的陶冶, 對一些生活中的困惑, 積極與外部溝通, 尋求父母老師朋友、範例等外部支援。
青少年如想上網, 可有意識地轉移目標, 如找本書看看, 參加一些自己熱愛的活動。 如不能立即戒掉網癮的話, 可逐步的減少上網的次數與時間。 上網時, 應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外部環境對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與發展有重大影響。 而對於有上網癮的青少年來說, (發達國家將每天上網四小時者稱為染上網癮)找心理醫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過諮詢請教相關專家醫生的方式, 讓他們及時擺脫網路精神障礙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