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血管硬化,癡呆易相伴!

三成腦血管病人淪為癡呆俘虜?

老年性癡呆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至今病因不明, 因為最早為阿爾茨海默氏報導, 所以又名“阿爾茨海默病”。 另一類與腦動脈硬化引起腦供血不足有關, 又名“血管性癡呆”。 很多人聽說過老年性癡呆, 但對血管性癡呆瞭解不多。 血管性癡呆的實質其實就是腦動脈硬化, 是由於血管管腔狹窄、血管彈性減低, 而使腦組織供血不足, 腦細胞因缺血缺氧發生壞死造成的。

過去由於生活水準和醫療水準都較低, 所以平均壽命較短, 許多急性腦血管病在急性發作時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血管性癡呆亦就較少見到。 近年來, 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 急性腦血管病急性發作時死亡率的降低, 血管性癡呆的發生率也就相應的高了, 研究表明腦血管病患者中有30%的人最終將“演變”成老年癡呆。

中風一次, 傻就重一次

血管性癡呆多見於反復“小中風”的病人, 隨著一次次“小中風”發作, 病情逐漸加重。 這種病的早期有類似神經衰弱的表現, 如頭痛、頭昏、失眠、耳鳴、易疲勞、易激動等。 接著, 可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精神障礙。 其一是記憶力減退, 尤其是對新近發生的事情更難回憶。 病人想不起來上頓飯吃的什麼, 而對二三十年前的事卻能較好地回憶;其二是情緒極不穩定, 容易激動和傷感, 往往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發脾氣或欣喜忘形。

隨著病情的發展, 病人記憶力也愈來愈差, 到後期, 則智力全面減退, 生活不能自理:或終日僵臥不起, 不食不言;或外出亂跑, 不識歸途。

血管性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病”不一樣, 它引起的智力減退不是進行性加重, 而是呈階梯式發展, 在“小中風”康復後, 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病情穩定;但是, 再次“小中風”後, 發作又加重, 呈間歇性發展, 最後出現癡呆。

不良生活習慣招來癡呆

根據對血管性癡呆症患者的生活調查發現, 許多血管性癡病人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半數以上患者有吸煙、喝酒的習慣, 煙齡多超過10年;調查還顯示, 癡呆與人的精神狀況關係密切, 抑鬱、思慮、易怒、悲傷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導致癡呆的發生。

此外, 對癡呆既往病史的研究發現, 腦血管疾病是幾乎所有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基礎疾病;其次是高血壓, 在血管性癡呆中患病率達54%。 此外,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患血管性癡呆的幾率也較高。 多數患者往往在輕度癡呆時並未意識到, 待發現時已是重度癡呆, 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預防做得好, 癡呆難上身

血管性癡呆是目前唯一的可以預防的癡呆類型, 其關鍵:

一是早期預防。 腦血管病是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高的疾病, 造成腦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研究表明, 高血壓、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煙、酗酒等都是引起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所以, 為了預防腦血管性癡呆, 必須積極地防治上述疾病。

na> 平時要注意合理飲食, 如要忌煙忌酒, 飲食宜少鹽、低脂、低膽固醇, 多吃些魚、豆製品、牛奶、新鮮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生活要有規律, 勞逸結合, 適當運動, 注意心理健康等。

二是預防中風復發。 血管性癡呆是中風一次, 癡呆就嚴重一步。 因此, 發生中風後, 一定要早期積極治療, 預防再梗塞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