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運動對小兒麻痹患者的好處

運動對小兒麻痹患者的好處有什麼呢?我們知道, 人的各種運動是在神經的支配下, 以骨為杠杆, 關節為樞紐, 肌肉收縮為動力而實現的。 肌肉分佈於全身, 它自屈、伸、內收、外展、旋內和旋外等肌群。 屈肌和伸肌、內收肌和外展肌, 旋內肌和旋外肌都保持著一定的平衡而相互頡抗。 當某運動神經受損而失去了對所屬肌肉的支配作用時, 這些肌肉就會發生癱瘓, 而對側肌肉仍保持較強的肌力時, 因而失去肌力平衡而產生各種畸形步態。 又由於一側肌肉完全麻痹, 另一例肌肉攣縮還會造成骨性畸形。

患者對受累肢體的肌肉應該明確是麻痹還是肌萎縮, 一般可分為:一種是病理性麻痹, 這是由於運動神經遭到全部破壞, 致使所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全部麻痹而失去運動能力;另一種是病理性不全麻痹, 也就是運動神經遭到部分破壞, 所支配的肌肉也就表現為不全麻痹, 尚可保存一部分肌肉力量;還有一種是廢用性萎縮, 肢體上另一部分肌肉並沒有受累, 但因為長期不運動而產生廢用性萎縮;第四種是某部肌肉有病理性不全麻痹加上缺乏運動也產生了廢用性萎縮。

體育鍛煉不僅具有防止肢體上尚未受到累及的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 而且尚能提高這部分肌肉力量, 對某部位不全麻痹的肌肉所殘存的部分肌力既可起到保護作用,

還可起到促進作用, 這將有利於承擔增長的體重, 調整肌力平衡, 改進跛行步態。

手術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是一種補救方法, 就是通過手術把有力一側的部分肌肉遠端附著點轉移到完全麻痹的一側去, 以調整肌力平衡, 減輕跛行步態。 這樣, 就要求肢體的健側有良好的肌力為手術創造滿意條件。

手術改善了肢體的肌力平衡, 但因其一側肌肉在兩側分散使用, 肌力是單薄的, 所以必須通過鍛煉提高肌肉力量來適應肢體活動的需要。 骨性手術是將肢體骨注變的畸形通過截骨矯正的, 術後勢必感到步態不習慣, 也必須通過鍛煉來適應所重建的新步態。

小兒麻痹後遺症, 由於麻痹部位、畸形步態各不一樣,

所以鍛煉方法也各有不同, 原有上可分為:一是提高弱側肌肉力量鍛煉, 發展殘餘肌力, 調整肌力平衡;二是發展強側肌肉力量鍛煉, 為手術創造條件;三是手術後鍛煉以增強肌力和增強肢體的適應性。

在鍛煉方法上可以靈活多樣, 有一般練習和專門練習。 一般練習是走、快走、爬坡, 有肌力條件的可以慢跑。 專門練習:就是重點鍛煉所需要提高的那部分肌肉, 例如發展股四頭肌就要練習伸膝動作, 發展肌就要練習屈膝動作。 總之要掌握肢體各部肌肉功能, 按照肌肉功能的方向進行鍛煉。 系統地、有目的進行緞煉, 不僅有利於肢體的畸形矯正, 而且也有利於提高整個身體的健康水準。 麻痹症患者不應灰心,

要鼓足勇氣走進運動場, 在艱苦的鍛煉中奪回自己的青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