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律失常的“史記”

漢代張仲景首創的“炙甘草湯”主治“脈結代, 心動悸”, 是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著名方劑, 一直沿用至今。 晉, 王叔和所著的《脈經》, 將心律失常所致常見脈象, 促脈、結脈、代脈, 作了明確的區分。 明代, 李中梓在《診家正眼》一書中, 進一步對上述脈象作了精闢的闡述, 指出:“結促之止, 良久方至”。 後世把臨床少見的不整脈, 列入怪脈之中。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較為複雜, 主要屬於中醫“心悸”、“怔忡”、“脈結代”、“眩暈”、虛勞“等病證的範疇。

在心臟搏動之前, 先有衝動的產生與傳導。 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均具有自律性, 其中以竇房結的自律性最強,

頻率最快, 它是正常情況下心臟搏動的起搏點, 控制著整個心臟的活動。 傳導系統的其它部分則為心臟的潛在起搏點, 在竇房結功能受到抑制時, 可發生衝動, 建立逸搏心律, 起到代替竇房結的作用。 心臟衝動的形成和傳導的任何異常, 均能使心臟搏動的規律發生紊亂, 形成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即心臟的一切起搏及傳導異常。 心律失常有哪些正常的心搏起源于竇房結, 由於心臟內衝動發生與傳導異常, 而使整個心臟或其中一部分活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劃, 或者部分活動的程度發生紊亂, 即可出現心律失常, 又稱心律紊亂。

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為起搏或傳導異常, 在臨床分為三類。 A、激動起源異常,

包括竇性心律失常、異位心律、主動性異位心律, 其中以各種竇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縮和房顫最為常見。 B、傳導異常, 包括竇房、房內、房室傳導阻滯及室內傳導阻滯, 預激綜合征。 C、異位激動伴生理性傳導障礙, 大多為生理現象, 本身無特殊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