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糖尿病護理》雜誌刊登荷蘭一項新研究發現, 與清潔雙手測血糖相比, 在不洗手的不洗手的情況下測血糖的患者中, 有11%的人血糖測量結果誤差至少達到10%。
新研究負責人表示, 如果雙手弄過水果或者有明顯贓物, 那麼務必要清洗乾淨, 之後再測量血糖。 如果沒有肥皂水或不方便洗手的話, 那麼應該採集手指“第二滴血”測血糖。 新研究還證實, 手指擠血過度用力會影響血糖測量準確度。
研究人員建議, 最好清洗並擦乾雙手, 之後取第一滴血測量血糖。 但是, 如果條件有限,
運動是糖尿病最基礎療法
體育鍛煉是糖尿病的一項基礎性治療, 又稱為體育療法。 患者通過運動可促進機體胰島素與細胞膜受體結合, 增加代射;運動既增加骨胳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消耗, 又可降低患者體重。 另外, 運動還可增強體質, 進步機體抵擋力, 對於不能戶外流動的年邁體弱者更要留意室內體育鍛煉。
糖尿病患者體育鍛煉要先從短時間的稍微流動開始, 然後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運動量及時間, 天天可鍛煉數次, 每次15~30分鐘。 鍛煉方式要因人而異, 根據家庭環境及前提確定, 諸如室內散步, 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 做體操、舞蹈、打太極拳等。 有前提也可借助室內健身器材鍛煉,
值得提醒的是, 糖尿病患者在鍛煉時還要留意:
1鍛煉應避開降糖藥物作用的最強時間。 鍛煉要持之以恆, 除有急性病外切勿間斷。 室內空氣要新鮮, 溫度要相宜。
2運動後低血糖反應的預防:在飯後一小時左右鍛煉;根據運動前後血糖變化, 適當減少藥量;運動時或運動後吃一些東西;餐前胰島素打針改為腹壁皮下。
3有發燒、嚴峻感染、酮症、嚴峻心腦腎、視網膜合併症及高血壓者, 應禁止鍛煉。
4近期血壓偏高、水腫、蛋白尿、輕度心腦供血不足、屈光改變者, 運動時脈搏應限制在本人最快脈搏的80%左右, 或僅限於步行流動。
5血糖忽高忽低的脆性糖尿患者不宜急於鍛煉,
6春秋較大的腦力勞動者勿作大運動量鍛煉。
8個小變化防住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疾病。 不過, 要想防住它也不是那麼難。 近日, 美國《預防》雜誌就總結了8個生活中的小變化, 只要做到這些, 你就能遠離它。
1每天放鬆一刻鐘
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 “在應激狀態下, 人的身體進入戰鬥模式, 血糖水準升高, 隨時準備行動。 ”杜克大學醫學心理學主任理查·瑟維特說, 這會促使體內細胞出現胰島素抵抗, 血液中的葡萄糖無處可去, 便會出現長時間的高血糖。 因此, 你一定要學會放鬆自己, 比如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或冥想、散步、聽聽輕音樂, 還要記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2每週少開一天車
有車族要在生活中搶出時間來運動。 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 每週鍛煉超過4小時, 或每天達到35分鐘左右的人, 即使體重沒有減輕, 患糖尿病的風險也能降低80%。
3保證好睡眠
經常睡眠不足6小時者, 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翻番。 耶魯大學副教授克雷爾·亞基說:“如果你睡眠太少, 神經系統會處於緊張狀態, 影響調節血糖的激素。 ”因此, 除了儘量不熬夜, 還應注意睡前別喝咖啡或茶, 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等。
4趕緊減點肥
明顯超重的人減肥5%後, 即使不鍛煉, 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減少70%。 也就是說, 如果你體重80公斤, 至少需要減4公斤。
5飯前喝勺醋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或有胰島素抵抗的人飯前喝約2湯匙醋再吃飯,
6少吃速食和紅肉
明尼蘇達大學對3000名18—30歲的志願者進行了長達15年的隨訪。 結果發現, 每週吃速食超過2次的人和平均每週吃速食不到一次的人相比, 體重增加了4.5公斤。 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通過對3700名女性調查研究發現, 每週吃至少5次紅肉者比少於一次者, 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29%。 愛吃熏肉、熱狗等加工肉類的人風險更高。
7香料有藥效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 肉桂中的化學物能啟動胰島素受體的酶, 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8身邊有人陪
《糖尿病護理》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獨居女性得糖尿病風險增加2.5倍。這可能和她們更容易出現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有關。
結語:其實適當的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你不要以為運動對糖尿病友好處就拼命的運動啊!這樣子會很容易引發低血糖的。
8身邊有人陪
《糖尿病護理》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獨居女性得糖尿病風險增加2.5倍。這可能和她們更容易出現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有關。
結語:其實適當的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你不要以為運動對糖尿病友好處就拼命的運動啊!這樣子會很容易引發低血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