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肺部常見的惡性腫瘤, 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肺葉或全部切除)。 術後常出現暫時的呼吸功能低下以及由於手術創傷與引流部位疼痛, 患者不能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 排痰, 可出現肺不張、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併發症。
一、術前呼吸功能的訓練與指導
1、術前教育:對有吸煙史患者解釋吸煙對健康和手術的危害, 術前絕對戒煙1周。 並解釋清楚麻醉和手術引起的呼吸反應, 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及術後臥床 不活動對呼吸的影響, 使患者認識到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2、指導患者學會深呼吸法, 分別坐位練習胸式深呼吸和平臥位練習腹式深呼吸, 每日2-3次, 每次15min左右。 術前1周開始進行, 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以增加肺活量。
3、學習有效的咳嗽方法, 指導患者深吸氣後, 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 咳嗽的聲音應以胸部震動而發出, 每日練習3次, 每次20次左右。 向患者解釋通過有 效咳嗽, 可預防肺不張、肺部感染。
4、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擴充器的訓練。 本組患者各配1個肺功能擴充 訓練器, 訓練器上有刻度可顯示每次吸氣的氣量, 容易引起患者興趣。 囑患者取坐位、半臥 位深呼氣後口含連接肺功能擴充器的喉嘴, 作最大吸氣。 每日早晚各1次, 術前1周開始進行 , 手術當天暫停, 術後第3天后可繼續進行,
5、對合併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或肺部感染的患者, 按醫囑進行解痙抗炎, 若痰液粘稠, 不易咯出者, 給予慶大黴素8萬U+糜蛋白酶5 mg+生理鹽水20 ml,每日 2, 3次, 給予超聲霧化吸入。
二、術後呼吸功能的訓練與指導
1、協助排痰:術前由於麻醉藥物抑制咳嗽反射, 加上疼痛不能有效咳 嗽, 尤其是有長期吸煙史者, 小氣道功能差, 常有呼吸道瀦留物, 痰液較多, 需協助排痰。 患者取坐位, 操作者站床邊, 手掌呈杯狀, 叩打與痰部位相應的胸壁, 並同時鼓勵患者咳嗽 , 並用雙手掌按壓術側胸廓, 吸氣時雙手放鬆,
2、充分鎮痛、解除緊張和放鬆肌肉:術後患者常因傷口疼痛全身肌肉 緊張限制呼吸, 呼吸快而表淺, 除應用鎮痛藥物外, 可採取半臥位, 膝下放枕頭,
3、實施輔助呼吸活動的康復訓練:隨著患者的呼氣動作用手壓迫胸廓 , 這樣可使吸氣胸廓擴張時, 增強吸氣量和氣流速度, 又能促使支氣管內分泌物的移動, 胸 廓也可因運動而不致僵硬, 從而促進殘存肺的膨脹。
4、早期運動訓練:早期活動可預防墜積性肺炎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手術日麻醉恢復後, 即可指導並協助患者開始活動。 有的患者術後因創口疼痛或擔心創口裂 開而不願運動, 所以, 應充分說明全身性功能訓練的必要性,
5、指導呼吸:本組病例在麻醉清醒後均給予呼吸指導, 每隔2 h進行 深呼吸10~20次, 平臥位加強腹式呼吸, 直到48~72 h胸腔引流管拔除為止, 指導呼吸有利 於肺擴張, 改善肺通氣功能, 提高肺的順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