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購物狂是怎樣煉成的?

購物狂”這個詞近年來屢見報端, 因購物成癮導致負債累累, 淪為“卡奴”的人更是屢見不鮮。 這些人的購物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常的過度消費, 而是一種病態性的購買行為。 心理學家分析說:如果一個人不是因為需要某些商品而瘋狂購物, 就可能是得了一種病態的心理疾病。 他們通常完全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物品, 不買心理便很難受, 買了之後卻又後悔。 這種現象在女性中常見, 但男性也會有這些行為。 他們所購買的商品大多與外形有關, 如衣服、飾品、食品等。

推薦閱讀:8大暗示讓你快樂無比

“購物狂”是如何練成的

1、內心空虛、感情脆弱。 購物狂大多是一些精神孤僻、感情脆弱、富於幻想、妄自菲薄的人。 他們企圖依靠瘋狂的購買行為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或者藉以滿足自己在社交場合的虛榮心。

2、錯誤的購物觀念, 及商家的誘導行為。 現代人們多數追求所謂“購物是享受”, “提前消費”等, 甚至有人把購物提升到治療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方法。 而商家在購物場所的大幅廣告或影視廣告等加劇了對人們的感官刺激, 往往使人經不住誘惑。

3、缺乏健康有效的宣洩管道。 現代人在各種壓力之下, 難免會有一些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 但卻缺乏有效的宣洩, 這時, 購物便成了他們尋求心理平衡的管道, 於是便大肆的運用購物來給自己減壓。

“購物狂”的類型

1、衝動型, 即購物時沒有目標與優先次序, 缺乏自製力。

2、過度消費型, 什麼都買或購買同一類別的物品, 逐漸的從嗜好變成了沉溺上癮。 對名牌的癡迷亦可歸於此類。

3、逃避型, 即通過購物來逃避現實壓力, 借此來獲得快感, 減輕空虛管。

4、猶豫不決型, 即總是喜歡買東西, 但買東西時卻又猶豫不決, 不知道該買那件, 即便買了之後又後悔, 總是反反復複的“折磨”自己神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購物狂”的大軍之中, 人們在為自己不斷增長的購物欲望與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之間徘徊、猶豫、困擾。 實際上它已經是一種病態, 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 所以當發現自己或親朋有購物成癮的傾向時,

應適時給予開導, 最好能夠接受心理治療, 以便早日擺脫困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