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大黃牡丹湯服用方法和劑量?大黃牡丹湯, 具有瀉熱破結, 散結消腫之功效。 那麼如何服用大黃牡丹湯, 大黃牡丹湯服用方法和劑量, 下面一起來看看。【方劑名】
大黃牡丹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大黃12克(四兩)、牡丹皮3克(一兩)、桃仁9克(五十個)、冬瓜仁30克(半升)、芒硝9克(熔化)。
【用法】
以水六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內芒硝, 再煎沸, 頓服之。 現代用法:水煎服, 芒硝熔化。 一副藥煎兩次, 分兩次口服。
【方歌】
金匱大黃牡丹湯, 桃仁瓜子芒硝襄, 腸癰初起腹按痛, 瀉熱逐瘀消腫良。
【方解】
本方證多由濕熱鬱積, 氣血凝聚, 結於腸中,
【功效與作用】
瀉熱破瘀, 散結消腫。
【主治】
腸癰初起, 尚未成膿。 右少腹疼痛拒按, 右足屈而不伸, 伸則腹痛甚, 甚則局部腫痞, 時時發熱, 自汗惡寒, 舌苔黃膩, 脈滑數。
【配伍特點】
瀉下、清利、破瘀于一方, 濕熱得清, 血滯得散, 腸腑得通, 則癰消則痛止。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用於腸癰初起, 由濕熱血瘀而成者, 功效極佳, 以右少腹疼痛拒按, 右足屈而不伸, 舌苔黃膩, 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婦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屬於實熱瘀滯者。
【加減化裁】
若熱毒較重者, 加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敗醬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血瘀較重者, 加赤芍、乳香、沒藥以活血化瘀。
【使用注意】
如腸癰屬於寒濕鬱滯者,
【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腸癰者, 少腹腫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調, 時時發熱, 自汗出, 複惡寒。 其脈遲緊者, 膿未成, 可下之, 當有血;脈洪數者, 膿已成, 不可下也, 大黃牡丹湯主之。 ”
以上就是大黃牡丹湯的一些知識, 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方劑, 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