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需要給身體及時的進行進補, 該怎麼辦呢?很多人選擇吃大棗, 大棗含有豐富的營養, 是進補不錯的選擇, 但是吃大棗也不能亂吃, 注意三大誤區, 具體詳細如下:
誤區1、大棗補充維生素C
支持這種說法的理由是, 大棗(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VC), 而胡蘿蔔含有能破壞VC的氧化酶, 所以兩者相遇就降低了大棗的營養價值。 前兩句是對的, 大棗有VC, 胡蘿蔔有氧化酶, 但最後一句結論是錯的。 胡蘿蔔中的氧化酶破壞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連胡蘿蔔本身含有的VC都破壞不完, 怎麼會去破壞其他食物中的VC呢?
因此,
至於大棗不能與海鮮一起吃, 大棗與大蔥不能一起吃……之類的立足於食物相克的胡言亂語, 更加不值一駁。
誤區2、大棗補血效果好
首先要說明, 貧血患者吃大棗是有好處的, 就像吃蘋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樣。 但是, 如果你指望大棗發揮特別的補血作用, 甚至治療缺鐵性貧血, 就像豬肝或肉類那樣, 則是錯誤的。
大棗(鮮)的鐵含量在水果當中算是比較多的,
大棗(鮮)中維生素C(VC)含量是水果中的佼佼者, 為243毫克/100克。 而VC能促進鐵吸收, 有助於防治缺鐵性貧血。 不過, 正如上面已討論過的, 大棗(鮮)常常不能多吃, 吃那麼十粒八粒的大棗, 對補血而言, 純屬隔靴搔癢。
誤區3、大棗不宜多吃
大棗是進補食物
眾所周知, 大棗(鮮棗)不好消化。 這是因為, 大棗不但水分含量低, 僅為67%(其他常見水果多為80%--90%), 而且膳食纖維含量高, 為1.9%, 明顯高於其他常見水果(比如葡萄平均為0.4%、蘋果平均為1.2%)。
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 一次攝入量大時會造成胃腸不適。
吃大棗的好處
1、健脾益胃
脾胃虛弱, 腹瀉, 倦怠無力的人, 每日吃紅棗七顆, 或與黨參, 白術共用, 能補中益氣, 健脾胃, 達到增加食欲, 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薑, 半夏同用, 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 嘔吐等症狀。
2、補氣養血
紅棗為補養佳品, 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 滋潤氣血。 台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 黃耆, 枸杞, 能提升身體的元氣, 增強免疫力。
3、養血安神
女性躁鬱症, 哭泣不安, 心神不寧等, 用紅棗和甘草, 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 可起到養血安神, 舒肝解鬱的功效。
4、緩和藥性
紅棗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