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如何飲食才能防癌抗癌

每天吃500克蔬菜、600克穀類、5種水果、90克紅肉、6克食鹽……這是李先生的抗癌食譜。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癌症的重視, 漸漸地出現了許多“數字式”抗癌食譜。 每天這樣吃真能抗癌?抗癌作用到底有多大?

抗癌首先是不吃什麼, 而不是要吃什麼

癌症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 飲食往往是一個誘發過程。 約有1/3的癌症與飲食有關, 主動控制攝食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 在抗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研究發現, 高脂肪與高熱量飲食與乳腺癌發生呈正相關, 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肺癌病人常缺維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與吸煙、酗酒有關;甲狀腺癌與飲食中缺碘有關;鼻咽癌與飲食中亞硝胺污染有關;食物過硬、過於刺激性,

或進食過快過燙, 長此以往, 易患食管癌;糖精攝入過多, 可能是膀胱癌的發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鹽飲食, 會損傷胃黏膜, 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 從而容易誘發癌變;黴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 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抗癌食譜或有效果, 但應個體化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 特定食物在人體消化後被吸收, 其成分必然會發生變化, 而且許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恰恰是被人體吸收分解後才被啟動。 因此還沒有哪種試驗能證明食物的抗癌成分能發揮多少功效,

更無法確定在某個特定人身上能有多大作用。 但是, 健康飲食有助於抗癌已經逐漸得到醫學界的認可。

據介紹, 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和某些植物化學物質的介入, 能增強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範的能力, 對致癌物質和促癌因數起到明顯抑制作用, 從而阻斷癌細胞生長。 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幹豆、全穀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 可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 從而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患病幾率。

因此, 在臨床上每一位元醫生都會對社會和百姓提出一些食物預防癌症的相關知識。 但不能千篇一律, 而且一旦有癌症高發因素, 還是要及時到醫院確診, 並在醫生的建議下調節飲食, 不可自作主張。

特定食療對某些人有效,

但針對另外一個人, 也許適得其反。 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 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 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 比如, 豆類對腸道有好處, 卻可加重腎臟負擔, 腎癌病人不宜多吃……

“絕對量化”適得其反, 經常變變反而更好

那吃抗癌食物是否要像文章開頭那樣, 精確到量?

防癌涉及遺傳、飲食、起居、心情、鍛煉等多個方面, 飲食調理僅是其中之一, 如果被飲食數位框死, 而不結合個人生活方式、身高體重、年齡、日常消耗、個人體質等, 反而可能“作繭自縛”。 防癌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 再好的東西, 也不能長期“絕對量化”地吃。 想吃出健康, 要因人制宜, 因時制宜, 因地制宜, 根據人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去辨證下方,

講究的在一個時間段裡的營養的多樣化和均衡, 如果只“千篇一律”地刻意追求幾個數字, 反而會捨本逐末。 而且, 食物經常變化, 有益抗癌。

美國斯坦福癌症研究院的科學家在近30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癌症發生”是一項長期的可逆性“工程”, 在此“工程”之中, 只要有段時間中斷, 整個“癌工程”就得重新開始。 因此, 不斷改變食譜, 品種盡可能多樣化, 做到營養平衡, 比例恰當, 特別改掉固定不變的飲食習慣, 吃“雜食”。

“因此, 食物經常變變反而更好, 如果某種食物中有促使某人癌變的因素, 換換食物, 就會經常中斷‘癌工程’。 ”歐陽學農說, 而強調某幾個數字, 更多的是希望人們能夠達到一定強度, 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也是為便於記憶和操作。

事實上, 比數字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觀念。 就每天吃500克蔬菜而言, 是在強化“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觀念, 正常人可根據環境和自身情況可以適當改變蔬菜量, 可以是600克, 也可以是400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