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用胡蘿蔔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伸手把胡蘿蔔放在兔子面前, 兔子不斷地往前跑。 例如父母對孩子說, “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 將來才有好的工作, 有好的收入。 ” 這, 是一個境界。
而更好的狀況是, 沒有胡蘿蔔, 兔子也會往前跑。 為什麼呢?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
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 不管胡蘿蔔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 它都會自動自發地往前跑去。 這, 則是最佳的學習境界。
該怎麼做, 你我才能培養出這些沒有胡蘿蔔也依舊熱愛奔跑的小兔子呢?
${FDPageBreak}
首先, 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焦點。
父母常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考試考了幾分?班上排名多少?), 如此一來, 就是教導孩子, 你做的所有學習, 都是為了取得這些外在的肯定。 換言之, 也就是在培養為胡蘿蔔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親能教孩子, 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 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別, 在於不把孩子跟別人比, 孩子只該跟自己比較, 多學了一些知識, 自己就有所進步, 當然值得高興。 如此一來, 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 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 這麼做, 就會培養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例如, 當孩子拿了一個69分的數學成績單回來, 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成績上的家長, 就會暴跳如雷地說:“你怎麼考的這麼爛?你丟我們家的臉!”
而把焦點放在學習成就感上的父母親, 就會這麼說:“這次你考了69分, 表示大概還有三分之一的內容, 是你還不知道的, 爸媽和你一起坐下來, 看看這三分之一是什麼, 怎麼樣才能幫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 ”這麼一來, 孩子就會持續熱愛學習, 繼續努力了。
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 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揮潛力, 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準。
${FDPageBreak}
其次, 培養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觀。
孩子的學習動機被扼殺的原因之一, 是父母親只認為, 在學校考試成績良好, 才是未來有出息的保證。 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 而造成孩子過多壓力。
然而,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
前三項是傳統智力因素:1、數學邏輯能力;2、語文能力;3、空間能力;
另外這個劃時代的創新理論, 還加了5項新的能力指標, 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 其中包括了——4、體能;5、音樂能力;6、瞭解自己的能力;7、瞭解別人的能力;8、理解自然環境的能力。
這一提倡“多元化價值觀”的教育理論, 如今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教育體系。 原來一個體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 在校的數學成績若不如其他孩子, 以傳統的眼光來看, 就不是個聰明而會受重視的孩子。 然而按照Gardner這個“多元智力因素理論”, 擁有極佳的體育素質也是一大能力, 這個聰明的孩子絕對值得父母親好好栽培。
所以, 如果父母能用多元價值的眼光, 來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果, 就會發覺, 其實每個小孩都有他的閃光點, 父母親的職責是去發現這些閃光點, 讓它可以熠熠生輝。
${FDPageBreak}
再次, 培養孩子的學習彈性。
要讓孩子永保學習的熱忱, 除了先讓孩子真心喜歡上學習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養, 就是“學習彈性”。
所謂的“學習彈性”指的是, 一個人處理壓力, 面對挫折跟接受挑戰的能力。 具有學習彈性的孩子, 能有效地處理學習挫折, 不良成績, 負面評價, 以及學習壓力。
(1)幫助孩子做正面的歸因。
學習彈性的培養, 首先應著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 遇到挫折時, 負面消極的想法,
因此,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 父母親應該幫助他學會做樂觀正面的歸因。
例如孩子考試沒考好, 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我很笨!”, 而正面積極的念頭是“我這一次沒考好……”;成績沒有其他同學好時, 孩子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別的小孩都比我聰明。 ”, 而正面積極的念頭則應該是“我還沒找到最有效學習這門知識的方式。 ”
觀察孩子的歸因, 輔導孩子做正面、積極的思考, 就能説明他提高學習彈性。
(2)幫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課。
面對念不完的課本, 做不完的習題, 孩子不知如何入手, 因而倍感壓力。 這個時候, 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協助, 是幫他將內容做切割, 大目標切割為小目標,比如一天背十個英語單詞,做二十個數學題等等。只要按照這個計畫,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學會這門知識。
同樣的,在這裡焦點要放在學習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成績上面。掌握了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技巧,就能讓孩子從心出發,熱愛學習。
大目標切割為小目標,比如一天背十個英語單詞,做二十個數學題等等。只要按照這個計畫,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學會這門知識。同樣的,在這裡焦點要放在學習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成績上面。掌握了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技巧,就能讓孩子從心出發,熱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