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小聰明?

不知從何時起, 寶貝開始學會耍“小聰明”了:為了讓爸爸多講一個故事, 睡覺前故意磨蹭;為了“騙”奶奶多給自己一杯飲料, 吃飯時吹噓自己能吃三大碗;不想上幼稚園, 就假裝生病……這些小伎倆, 常常讓大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然而, 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這種現象呢?

聰明的謊言, 別打擊

案例:陽陽升中班的時候搬家了, 轉到了新的幼稚園。 開學才兩個星期, 陽陽已經拿回家五六個小紅花了, 大家都誇陽陽表現真好。 有一天, 爸爸去接陽陽, 在幼稚園門口當著老師的面問陽陽今天有沒有得小紅花, 陽陽紅著臉支支吾吾不吭聲。

之後, 通過詢問老師才知道, 新幼稚園不給表現好的孩子發小紅花, 陽陽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課上剪出的小紅花。

怎麼做:陽陽爸爸認為這是不誠實的行為, 應當嚴厲批評, 但陽陽媽媽認為不能粗暴對待孩子。 媽媽做了一個小本子, 告訴陽陽, 如果覺得自己表現好, 就把自己的表現告訴媽媽, 媽媽會給他在本子上畫一朵小紅花, 但不能再說謊。

點評:陽陽的行為, 屬於“欲望滿足型”說謊, 這是兒童為滿足想像中的願望而無意中採取的偏差行為。 陽陽想用虛擬出的“小紅花”來證明自己表現好, 說明他很想做一個好孩子, 他的出發點是正確的。 如果家長單純因為孩子說了謊而責備孩子, 會讓孩子誤認為自己的願望也是錯誤的,

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用善意的方法引導孩子善意的願望, 才能有積極的效果。

${FDPageBreak}

聰明的把戲, 別炫耀

案例:婷婷這幾天總說她在幼稚園裡寫字每次都是第一名, 不過大人卻並沒覺得她的寫字速度有提高, 這是怎麼回事?這天, 幼稚園的老師告訴來接婷婷的爺爺, 婷婷做書寫練習的時候常常把字寫得很大, 這樣很快就能寫滿一頁紙, 但字數比別人少很多。

怎麼做:回到家, 爺爺得意地把婷婷耍的這個小把戲告訴了她的爸爸媽媽, 還說:“我的孫女真是越來越聰明了!”婷婷的爸爸媽媽哭笑不得, 但當著老人的面也沒有辦法反駁。 過後, 爸爸媽媽單獨給婷婷講了只追求速度不要求品質的害處,

還告訴她爺爺的誇獎是因為喜歡她, 這種做法其實並不“聰明”。

點評:小聰明不等於大智慧, 顯然孩子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一些老人由於“隔輩兒親”的緣故, 反而會誇獎孩子的小聰明, 這無疑縱容了孩子的行為。 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講明道理, 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因為老人的炫耀而將小聰明繼續耍下去。

聰明的藉口, 別中計

案例:五歲的玲玲一直很活潑外向, 可是, 最近她似乎變得“膽小”起來。 每天晚上練琴時間一到, 她總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鋼琴旁, 又觸電似的“彈”出房間, 尖叫著:“有蟲子!真嚇人!”玲玲家住郊區, 屋子裡難免有些飛蟲出沒。 每回玲玲一叫, 爸爸媽媽都要忙活半個多小時幫玲玲把蟲子清理乾淨。

這樣一來, 玲玲每天練琴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玲玲的父母很困惑:女兒的膽子一直不小, 卻為什麼這麼怕琴房裡的飛蟲呢?

怎麼做:慢慢地, 玲玲的父母瞭解到, 讓玲玲這樣做的原因是, 有一次她在老師家學琴的時候屋子裡飛進一隻蝙蝠, 老師花了好長時間才把蝙蝠趕出去, 於是那次鋼琴課的時間就縮短了。 之後, 玲玲就開始以“怕蟲子”為藉口磨蹭了。 發現了這個情況, 爸爸媽媽沒再幫玲玲捉過飛蟲, 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如果玲玲繼續磨蹭, 就會推遲睡覺時間, 讓她彈夠規定的遍數。 幾次之後, 玲玲不再嚷嚷有蟲子了, 每天主動按時練琴。

點評:玲玲討厭的不是飛蟲, 而是彈琴。 如果大人就事論事地給玲玲講蟲子不可怕、要勇敢之類的道理,

就中了孩子的“圈套”。 輕描淡寫地對待孩子的藉口, 堅持讓孩子完成任務, 孩子就會知道任何理由都無法推託自己該做的事, 也就不會再耍小聰明了。

${FDPageBreak}

聰明的掩飾, 別揭穿

案例:四歲的平平和兩歲的表弟在一起玩。 玩著玩著, 表弟突然拿走了平平手裡的玩具槍。 平平很生氣, 舉起手來要打表弟的頭。 這時, 他發現奶奶正在不遠處看著他, 機靈的平平馬上收回拳頭, 做出撫摸表弟頭髮的樣子, 邊摸邊笑嘻嘻地對奶奶說:“他的頭髮毛茸茸的, 好可愛啊!”

怎麼做:奶奶知道平平是要打弟弟, 只是怕奶奶責備他, 才臨時改了主意。 這說明平平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因此不用再對他講道理, 也就無須揭穿他的想法。 於是奶奶故意誇獎平平:“平平真有大哥哥的樣子,知道把玩具讓給弟弟玩了。平平再帶弟弟去喝點水好不好?”平平點點頭,高興地領著表弟去廚房了。

點評:雖然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爾還會犯錯。如果孩子發現大人看到自己犯錯的時候馬上耍個小聰明掩飾自己的行為,說明他有了足夠的是非觀念,只是需要時間和大人的持續引導才能堅持。這時,大人不必馬上揭穿、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應當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淡化他的“錯誤”,強化孩子對正確行為的認識。

小聰明不見得是智商高的表現,但也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性格頑劣。從“實話實說”到“耍小聰明”,其實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級、更複雜的方式來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孩子從單純的“直接要求”到具備豐富思想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小聰明”,將“小聰明”引導成大智慧。同時,孩子是一張白紙,時刻記錄著家長的言行。如果發現孩子學會耍“小聰明”了,家長也要問問自己:平時敷衍孩子的藉口是不是會被孩子看破並學到手?曾經給孩子的許諾是不是會按時兌現?只有家長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心智發育才能更加健康順利。

於是奶奶故意誇獎平平:“平平真有大哥哥的樣子,知道把玩具讓給弟弟玩了。平平再帶弟弟去喝點水好不好?”平平點點頭,高興地領著表弟去廚房了。

點評:雖然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爾還會犯錯。如果孩子發現大人看到自己犯錯的時候馬上耍個小聰明掩飾自己的行為,說明他有了足夠的是非觀念,只是需要時間和大人的持續引導才能堅持。這時,大人不必馬上揭穿、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應當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淡化他的“錯誤”,強化孩子對正確行為的認識。

小聰明不見得是智商高的表現,但也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性格頑劣。從“實話實說”到“耍小聰明”,其實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級、更複雜的方式來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孩子從單純的“直接要求”到具備豐富思想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小聰明”,將“小聰明”引導成大智慧。同時,孩子是一張白紙,時刻記錄著家長的言行。如果發現孩子學會耍“小聰明”了,家長也要問問自己:平時敷衍孩子的藉口是不是會被孩子看破並學到手?曾經給孩子的許諾是不是會按時兌現?只有家長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心智發育才能更加健康順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