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一般是指在各種致病誘因下, 引發腎小球炎症反應, 腎小球毛細血管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 大分子蛋白漏出。 腎炎給患者朋友們的正常生活造成的威脅是很大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想要儘快的進行腎炎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要更好的進行腎炎的治療, 就要知道腎炎是怎麼引起的, 然後根據病因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這樣才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腎炎可以分為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兩種, 不同類型的腎炎的發病原因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下面具體看看腎炎的誘發因素。
急性腎炎的誘發因素
急性腎炎大多數與溶血性鏈球菌有關,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約占60%~70%, 皮膚感染占10%~20%。 上呼吸道感染及膿皮病占絕大多數, 除上述鏈球菌感染之外, 其他的細菌、病毒、黴菌、原蟲感染也會引起腎炎綜合征, 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生症、腮腺炎、水痘、麻疹、風疹等。
(2)細菌感染、動靜脈造瘺感染、急性淋巴結炎、肺炎、梅毒、布氏桿菌病、傷寒、腹瀉等。
(3)原蟲感染。
(4)黴菌感染。 預防鏈球菌等病原導致的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前鼻竇炎、中耳炎, 對防止腎炎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預防常識、潮濕和過度疲勞;保持生活規律和充足的睡眠;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搞好個人衛生, 減少鏈球菌感染的機會。
慢性腎炎的誘發因素
慢性腎炎與急性腎炎之間無肯定的關係, 根據臨床資料, 慢性腎炎患者中只有15%-20%有明確的急性腎炎病史。 慢性腎炎的起病方式可歸納為下列五種:
(1)過去無腎炎病史, 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 出現顯著水腫及大量蛋白尿等腎病綜合征症狀。
(2)過去無腎炎病史, 短期內出現蛋白尿、進行性高血壓和(或)腎功能不全。
(3)過去無腎炎病史, 常因感染或勞累後出現血尿和(或)蛋白尿,
(4)急性腎小球腎炎起病, 未能徹底控制, 臨床症狀及尿蛋白持續存在, 遷延1年以上, 而演變為慢性腎炎。
(5)過去確有急性腎炎綜合病史, 經數周或數月療養後, 臨床症狀及尿異常消失, 腎功能正常。 經過相當長的間隔期(長者可達多年)以後, 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或過度勞累, 突然出現蛋白尿、水腫或(及)高血壓等腎炎症狀。
小編溫馨提示:腎炎患者要精神樂觀, 消除對疾病的恐怖心理。 除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外, 腎陰不足者可服六味地黃丸, 衛氣不足者可服玉屏風散, 以補腎培元, 固護衛表, 防止外邪侵表誘發腎病。 另外要講究衛生, 有病早治皮膚的瘡癤癢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反復發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