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 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獻是多方面的, 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 但是, 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 過量也會危害健康。
豆腐雖好但不宜多吃
製作豆腐的大豆, 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 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 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 發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 一次食用過多, 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 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 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
豆腐含嘌呤較多, 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
豆腐性偏寒, 胃寒者, 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 或常有遺精之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最近, 美國醫學專家還研究指出, 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 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 後者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 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易於沉積於動脈壁上, 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因此, 食豆腐也應適量, 不宜天天吃, 一次食用不要過量。 老年人、腎臟病人、缺鐵性貧血病人、痛風病人、動脈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 特別是痛風病人要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