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過量飲酒, 特別是飲用高度數的酒, 就會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 最終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消化內科主任徐有青博士給讀者談談飲酒的一些注意事項及酒精性肝病的預防和治療。
患病後注意事項50歲的王先生, 有飲酒史二十多年, 兩年前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 春節期間, 因為應酬較多持續大量飲酒, 出現腹水、口齒不清, 步態不穩, 躁狂等症狀。 經過住院給予鎮靜、保肝、利尿等一系列對症治療, 他的病情有所緩解, 但他肝臟損害的程度明顯加重。
徐有青主任介紹, 像上述王先生那樣的患者,
另外, 王先生不必過度恐懼, 應該堅持一至兩個月定期到醫院複查, 如果出現腹脹、尿量減少、雙下肢水腫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認識酒精性肝病徐有青主任介紹, 酒精性肝病是由於長期過度飲酒, 造成的肝細胞中脂肪淤積、變性、壞死和再生, 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甚至可能引起肝癌的發生。
要說明的是, 不是所有的飲酒者都會導致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的發生與飲酒的劑量、病人的營養狀態、遺傳和代謝特徵有關。 酒精性肝病的發展與酗酒的劑量及時間長短密切相關。 雖然不是所有酗酒者都發生明顯的肝損害, 但長期飲酒極易發生肝臟的損害, 女性酗酒的危害性更大。 中華肝病學會對酒精性肝病的診斷標準中, 對酒精性肝病的定義為:一般飲酒超過5年, 折合乙醇量為:男性每天大於40克;女性每天大於20克;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每天大於80克)導致的肝功能異常, 及出現相關臨床症狀者。 乙醇量換算公式為:克=飲酒量(毫升)×酒精含量(度數)×0.8(乙醇比重)。
疾病臨床表現徐有青主任說, 酒精性肝病是一個慢性損傷的過程, 近期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酒精性肝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不同階段的肝臟損害。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沒有症狀, 有人可出現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等表現, 還會有肥胖、肝臟腫大等體征。
酒精性肝炎往往是由於短期內大量飲酒引起, 臨床表現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外, 還有發熱、尿色發黃、乏力、腹痛、腹瀉等, 且有明顯的體重減輕。 化驗檢查可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增大、轉氨酶升高、轉肽酶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等。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也可無症狀, 中後期可出現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腹痛、乏力、發熱、尿色深、齒齦出血等症狀。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於長期飲酒造成的肝臟損傷, 並不具有傳染性, 家人、朋友及同事不必擔心被傳染。
酒精中毒會導致患病徐主任說, 酒精中毒與酒精性肝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短期或一次性大量飲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長期大量飲酒(幾個月或幾年)最常見的損傷部位為肝臟, 飲酒過量或服用過多酒精, 可導致中樞神經興奮或抑制狀態, 稱為急性酒精中毒。 臨床可分為三期即興奮期, 共濟失調期, 昏迷期。 輕度為興奮期, 表現為說話滔滔不絕, 情緒不穩定, 易感情用事, 顏面潮紅或蒼白, 眼結膜充血,
最有效預防措施是戒酒徐有青主任介紹, 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戒酒, 或者控制飲酒量, 儘量飲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飲料。 不能過多地依賴目前市場上的預防保健品, 因為保健品的品牌繁多, 治療機理不清, 療效難以確定。
如果有應酬實在不好推脫, 要避免空腹飲酒, 可以在飲酒前適量口服些牛奶、優酪乳等, 這樣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酒精的吸收。 切忌採用酒後催吐的方法, 防止誤吸至肺內或因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防止誤吸至肺內或因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