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 大家一邊還要走親訪友、一邊要返回工作崗位, 連續奔波, 稍不注意就可能受涼感冒。
喝碗姜湯發汗, 成了很多人冬季的保健首選。 然而, 多數人並不知道, 姜皮和薑肉有著不同的性味功效, 使用要“擇優錄取”。
在中醫理論裡有“留姜皮則涼, 去姜皮則熱”之說。 《醫林纂要》中記載“姜皮辛寒”, 就是說生薑皮的性味辛涼。 後來有醫者發現其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內服有治水腫之效, 外用可治膿腫創傷、皮膚癬症等, 一般用於治療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病症。 如果治療水腫時患者體內有“熱” , 如有口腔潰瘍、口臭、便秘等症狀時,
生薑肉則性味辛溫, 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消痰止咳、解毒的功效。 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怕冷、發熱, 希望用紅糖生薑水發汗時, 最好去掉姜皮只留薑肉, 因為姜皮有礙發揮辛溫解表的作用, 不利於發汗。 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 也最好去掉姜皮, 只留溫熱的薑肉。 日常保健中, 姜肉適合體質偏寒的人, 如有怕冷、手足發涼、吃冷食後易腹瀉等症狀, 或有喜食熱飲、幹嘔清水等胃寒症狀, 有助於溫中祛寒。 常吃薑肉還可刺激胃液分泌, 幫助消化。
但是, 有陰虛燥熱表現, 如手腳心發熱、愛出汗、經常口渴、心煩易怒、睡眠不好;以及肺熱燥咳、胃熱嘔吐、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的人不宜食用生薑;炎症、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過多食用。